中国作家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热骤起,这很符合中国人画上添景的追星性格,也是无可非议的。
就莫言的作品本身而言,早期的《红高粱家族》、《丰*肥臀》等等,我都仔细阅读过。当年《红高粱》电影在西柏林拿回“金熊奖”,做为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我也很是开心了一回。在老家县城的电影院售票口排了一晚上的队,才买到一张无座的站票,总算一睹了《红高粱》的风采。当然,这与当时的文化生活匮乏有着根本的关系,但是就《红高粱》本身的魅力而言是不可否定。作为一个作家,作品能如此广泛的被社会接受和关注,也是对作品本身价值的肯定。
莫言获奖以后,在国内也引起巨大争议,有人就拿年轻人不知道莫言是谁说事。我觉得如此的说法幼稚而且牵强。年轻人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整天沉溺于网络游戏,他们不知道的人和事情多了去了。更何况,诺贝尔文学奖每年发一次,我就不相信所有的获奖者,中国的年轻人都知道是谁?
中国人永远都有一种醋坛子心里做粹,没有中国人拿诺贝尔文学奖,心里倍感失落。痛苦得呼天喝地,对国内的作家一棒子打死,也动不动拿得不了诺奖说事。人就是这么个奇怪动物,试想:这么多年以来,有哪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像莫言一样在中国饱受争议?
当然争议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大凡声名显赫的作家都是饱受争议的。世界名著《红与黑》作者司汤达(斯丹达尔),当时在法国就饱受争议,同时代的作家你像巴尔扎克等都不认为司汤达是个作家,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红与黑》在世界各国读者心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