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李白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创新出奇、别具一格的“留别”诗,而不是什么“记梦诗”、“游仙诗”或其他什么诗。该诗表现的是作者辞别友人、往赴吴越时的情感变化和心态意识,“梦游”在诗中只是一种表达作者“留别”心绪的表现手法,是一种虚拟的幻境。文章认为,就“留别”的题材内容而言,此诗并无超常新奇之处,全诗紧扣“留别”主题,逐层展开,表达的无非是与友人告别的话头,写出了道别的地点、别后的行程、到达的目的地以及内心的愿望。但在艺术构思方面则显示出非凡的创造力。诗人一反描述留别情景的传统写法,而选用表现行人心灵意识的方式,并且不是静态地直接地描述留别情感,而是动态地委婉地表现心态意识的变化过程,使作品既体现出浓厚的温柔敦厚的诗歌传统,又涵纳着新颖奇妙的艺术创造。文章认为,此诗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一是作者在艺术构思上的别具匠心,二是在艺术表现上的推陈出新,三是在境界构造上的大胆创新,四是在文体运用上的勇于革新,五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六是体现了自由独立的人格精神。
一、本诗主题:“留别”而非“记梦”
李白此诗写的什么?或者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唐迄今,多有视为“记梦诗”、“游仙诗”者,甚至有人认为是“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陈沆《诗比兴笺》)。这些意见,虽各成一家之言而又实在难避片面穿凿之嫌。
笔者认为,弄清本诗的主题可从两方面人手:一是题目,二是全诗的整体内容。题目是作品的眼睛,成功的作品总是紧紧围绕题目展开,而作品的内容又高度浓缩和凝聚在题目中。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首先就反映在题目上。该诗题目“梦游天姥吟留别”由两层意思或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梦游天姥”,一是“留别”,这两个内容通过“吟”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前者是“吟”的内容,后者是“吟”的目的,二者之间又有主次之分。“梦游天姥”是本诗重点描写的内容,但并非本诗主旨,而“留别”才是诗旨所在,才是题目的重心,这是本诗创作的起因,也是该诗写作的目的,是作品表现的核心主题。关于全诗的内容,无需详作剖析,只看诗中“别君去兮何时还”一句,足以知道是为留别而作,方东树说“留别意只末后一点”(《昭昧詹言》),即由此句而发。另外,该诗宋代刊本一般都在题下注云“一作‘别东鲁诸公’”,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河岳英灵集》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乃将二题合一,均可佐证是一首“留别”诗。
“留别”是诗歌传统的表现题材,它以情感交流为轴心、为生命,以心灵沟通为目的,一般抒发友谊、留恋、惜别,或表达开导、劝慰、理解、鼓励、愿望、志趣,等等,总之以抒情言志为宗旨。李白也未超出这一樊篱。但李白笔下的留别往往奇采焕发,多具变化。诸如他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清新隽永,活泼自然;《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动形象,轻快明晰。然而,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风格。由于作者抒发的感情因特定的环境及其艺术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的变化而呈现出一种较为复杂的状态,如不仔细体察,详加剖析,则易被雄奇虚幻的意境导入误区。“记梦”、“游仙”、“寄意去国离都”诸说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