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但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题材范围、写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王维与孟浩然是有所不同的。
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源于南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渊明以田园诗著称,谢灵运则以山水诗闻名。唐朝开国之后,由于政治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给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提供了饱览山川田园风光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另外,许多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之心很强,他们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胜山水。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为随之兴盛起来。此外,一部分知识分子由于直接求仕困难,便往往隐居山林,企图走所谓的“终南捷径”――由隐而仕,常常“临水登山抒情寄傲,游轩写景乐隐怡闲”。又加之唐初佛道盛行,文人们或隐遁山水虔心向佛,或游历山水求仙访道,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欣赏和把握大自然的美,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氛围和思想基础。因而在盛唐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篇,并形成一个影响很大的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和孟浩然则是其中的代表诗人。
王维十五岁便离开家乡赴长安谋求进取,并以自己的才能博得了上流社会的青睐。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年仅二十一岁。但同年秋,便因太乐署中伶人违制舞黄狮子事受到牵累,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后又在淇上为官,但不久又弃官隐居于淇上,约在开元十七年,回到长安闲居,并从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佛。后王维作《上张令公》诗献给张九龄,受到其推荐,官拜右拾遗。此后,他开始了长期的亦官亦隐的生活,他曾隐居终南山,又购置辋川别业,在公余暇时游息其中。到安史之乱前,他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长安陷落,他被迫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虽被定罪下狱,但由于被俘时曾作《凝碧池》诗以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乱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仅降为太子中允,后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