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每次吟诵李白的这首诗,我的脑海里就仿佛出现了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李白依依不舍地送朋友去扬州时的情景。特别是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真切地勾画出李白当时虽然非常不舍得朋友离开,但他只能看着朋友乘坐的那叶小舟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最后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滔滔江水在遥远的天边奔流不息。
今天再次吟诵这首诗时,我忽然觉得自己能更深刻地体会李白当时的感觉,那就是:朋友情!昨天,我和爸爸妈妈从桂林飞往杭州的飞机晚点了,我非常郁闷,因为几天的游玩非常累,我好想立马回到家里睡一大觉。但后来我交到一位朋友。他要飞往上海,他乘坐的飞机也晚点了。刚开始,我们都抱怨飞机的晚点,但后来就聊起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我们甚至还开玩笑说飞机晚点真好,能交到朋友。可是后来,他乘坐的飞机先到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和他说完再见,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忽然就想起了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也好舍不得朋友的。离去,但我知道,自己能做的只有祝福!
身边的朋友,因为他们会在你渴的时候给你一杯水,当你摔倒时,他们就会来拉你一把,当你被难题困扰时,他们就会来提示你一下,帮助你解决,俗话说得好,“多一个朋友多条路”。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我们身边的朋友。
唐玄宗开元13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
在襄阳,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个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的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的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此诗堪称送别佳作。
孟浩然长李白12岁。在李白青年时期,孟浩然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著名诗人了,他是李白成名之前的举荐人。
后来李白也登临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提笔正要写诗,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成为佳话。
诗歌前两句叙事,讲述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是作者还久久站在江边远眺,不肯离去。
他心里一定有恨。在这繁花柳絮如烟的美好春天,本应和老朋友饮酒赏春,却不得不忍受离别之苦。他心里一定对孟浩然有无限仰慕之情,羡慕友人像古人跨鹤飞天一样青云直上,但自己却不能同游,只能孤单地留在这凡间。没有老朋友相伴,纵有无限春光,又有何快乐可言!他心里一定有无限的不舍之情。这不舍之情,就像那滚滚江水,连绵不绝,没有尽头。
王国维先生在其名著《人间词话》中提出并用词句精彩的阐释了治学的三种境界。初读时,正值血气方刚少年时,不免心生向往。然而,年岁渐长,种种梦想逐渐尘封于繁琐的生活中。幸而,在神圣的教学圣坛里,年少的梦想复活了!启步啦!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治学第一境──追求境,高瞻远瞩,望眼欲穿,是为自己设立崇高的追求目标。我并不是一个好高骛远的人,挑战古诗教学,实在是赶鸭子上架。当时学校里的新成员都必须在教学开放周上堂公开课,这也是我在学区内的第一次亮相。冥思苦想了好几天仍旧毫无头绪。寝食难安之际,偶然看到了山西李瑞英老师在全国阅读教学观摩课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的教学,顿悟:原来古诗是这样教的呀!有味道!于是,我跃跃欲试!我找教研组长借来光盘一遍又一遍的看,把课上的每句话都记下来。每听一遍我的尝试热情就高涨一分。
终于在热血沸腾中,教学初稿诞生了!(这一稿,严格的说应该是李老师的课堂实录)尔后,实践,没有指导老师,没有多媒体,没有动听的音乐和真实美妙的图象然而,在初出茅庐的我看来,那却是一堂难忘的课!我通过自己扎实的语言功底,呼醒了我与孩子们之间的默契,这首千古名诗在我们的那堂课里化作了拨动心弦的音符,化作滋润心田的涓涓细流。从那时起,开始对探索教学有了一种莫名的向往。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感谢这位素不相识的李老师,是她引我走出落寞的困惑,登上古诗教学的高楼,虽然战战兢兢,但却激起了我心里望尽天涯路的勇气!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治学的第二境──创造境,深思苦虑,孜孜以求,虽历尽千百失败,亦不灰心丧气。有机会得到这一磨练的机会,体验其中滋味,最应该感谢的是进修学校的老师们。
可说句心里话,现在回想起那一路的历程,实在还有些后怕──为伊消得人憔悴,一点也不夸张啊!自己理论知识的缺乏,教学经验的不足,想要上一堂成功的课,特别的古诗课,那是多么的困难的一件事啊!但在学区领导、老师的鼓励下,特别是在丽红老师的鞭策下,我咬着牙,迎难而上!
终于,初战告捷!在惠东片区的比赛中,我凭借着语言的魅力,拿到了县赛的入场券,也因此有幸得到了大师的指导。继伟老师的开拓、少东老师的严谨、向阳老师的深刻、明珍老师的细腻、田华老师的独特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无私地把最宝贵的法宝传授给我:要博采众长,让自己的底蕴更丰实;要让课堂更加丰满,以一带多;要让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新颖,引人入胜;要注意学法的.引导渗透,学有所得这些引导都让在我一次又一次的柳暗花明中看到一个又一个宽广而美丽的天空:我打开了通向教学圣殿的大门,像一只如饥似渴的蜜蜂,贪婪地吮吸着大师们的古诗教学的花蜜:于永正的《草》、李吉林的《望庐山瀑布》、孙双金的《送别组诗》、王崧舟的《长相思》、盛新凤的《江南春》、吉春亚的《游园不值》每一次的阅读都让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古诗教学的多种方法:情境法、朗读法、迁移法;学会了不同层次的古诗吟咏法;发现了文本中的许多空白点:旖旎的烟花三月、意蕴深远的孤帆远影,以及流淌在字字句句里的人间真情
虽然每一次的蜕变,每一次的成长都少不了绞尽脑汁的思索,少不了废寝忘食的阅读,少不了面对困难的无奈但是这期间我所吸收的氧料,我所得到的成长,都将是我教学生涯里,最珍贵的财富啊!因此,回首这一路的成长,我想说:衣带渐宽终不悔啊!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治学第三境──成功境,不期而遇,获人之未获,成为一位拥有创造成果的幸福的人。此等境界当然还是我的等待。然而,在这堂课千折百回的寻觅中,我却真的看到了灯火阑珊处那诱人的风景!
好多年前曾看了一期某奥运会游泳冠军的访谈录,其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许多的感叹。她说,她真的很感谢游泳池,因为在那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当时,我就心生艳羡:我是否也能像她那样在某个地方找到我的人生呀?然而迷惘充斥在所有成长的岁月里。24岁那年,又看到央视著名主持人在自传《时刻准备着》中写到:24岁时,我在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看完后,一股莫名的无助让我不禁热泪盈眶!
而今,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胸有成竹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从容不迫地演驿心中的理想,热情洋溢的感染学生的心灵时蓦然回首间,我看到了在阑珊的灯火里,我企盼已久的人生舞台,渐渐的拉开了帷幕;我的沉睡已久的梦想,也禁不住张开翅膀,翩翩起舞。
尽管如此,对我来说,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莫道前路无知己,只缘未到春深处,于是吾将上下而求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