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春晓教案

时间:2021-08-31

  【学习主体】初一年级学生

【学习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欣赏《春之歌》、《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并能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2、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式记录自己创作的音乐。

  3、能够从“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学习重点】

  欣赏《春之歌》、《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并能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学习难点】

  尝试以“春”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并以图形谱的方式记录自己创作的音乐。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说春:营造学习氛围

  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吗?

  (师生配乐齐诵一、二自然段)

  师: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春天充满着生机。

  生:春天可以放风筝。

  生:春天到了,可以脱去厚厚的冬装,换上漂亮的春装……

  (点评一:从文学的角度,运用诵、说的情景导入,营造春天来了的氛围。并且为后面的音乐欣赏作了情感铺垫,学生急切地想聆听春天的音乐。)

  二、品春:感受春天的意境

  1、以《春天来了》的片段音乐作为欣赏序曲,利用多媒体课件边听音乐边欣赏画面。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感受此段音乐的情绪及表现的内容。

  师:同学们,你能感受到此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吗?

  生:冰雪融化的情景。

  生:万物复苏的情景。

  生:人们愉快的心情。

  师:生动地表现了大地回春、春意盎然的景象及其带给人们的那种惬意、舒适的内心

  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哼唱其中的主要旋律。

  (师生用轻柔声演唱,还可用竖笛或口琴演奏)

  师:请同学们再一次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观看风景录相,复听)

  (点评二: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用视听结合的手段,优美的音乐配上优美的画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春之美,大自然之美。并采用欣赏与演唱、演奏相结合的方式,加深美的体验。)

  2、以“春”为主题进行活动交流

  师:你看到春天的景色了吗?请同学们画画春天的画,背背春天的诗歌,唱唱春天的歌曲。

  生:各自活动后展示、评价

  (点评三:音乐教育如果与其他艺术能相互连通,互相迁移,就能提高其综合艺术之审美能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审美体验。此活动旨在加强音乐与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的联系,通过画画、唱唱、诵诵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春天的美景及其并将它表现出来。而且还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

  3、欣赏《春晓》,听辨人声,学习图形谱。

  师:刚才我们齐诵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洞天。整首诗像行云流水一般平易自然,却悠远深厚,给人无穷的想象。青年作曲家陈怡把此诗谱写成了一首出色的无伴奏合唱曲。它充分发挥人声的表现力,不仅用歌声,还用不同的词,以似谈非谈、似唱非唱的声音造成音色变化来描绘意境和场景。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它用人声模拟了哪些声音。

  (师生共同欣赏《春晓》)

  生:风雨声。

  生:京剧伴奏的声音。

  生:鸟鸣声……

  师:除了人声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乐器声或生活中一些物品发出的声音来模拟自然界中的声音来描绘意境和场景。

  (师生共同欣赏《春晓》图形谱,并模仿)

  (点评四:音乐是非语义的信息,它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此段教学先从文学的角度评析《春晓》,再简介歌曲并欣赏,使学生逐步进入其悠远的意境之中。通过欣赏,感受人声、乐器声的音色及其丰富的表现力,并学习用形象简易的记谱方法把它记录下来。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