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问题,关系社会文明的重要问题。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对妇女问题始终给以很大的关注。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妇女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鲁迅是“五四”时期早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的作家,他的小说《呐喊》、《彷徨》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体现他对妇女解放问题的严肃思考。鲁迅始终保持着一种冷静、清醒的审视态度,在小说里,他对于受尽侮辱的女性给予深切的同情,但从来不因为同情而涂上理想的色彩,而是重在揭示中国女性的"不争"的一面,直视她们自觉的奴性意识及种种病态心理、行为,极力提倡中国女性应有清醒的反抗意识,渴望她们从封建伦理道理规范的重重束缚中挣脱出来。
鲁迅深深感悟到几千年来压在最底层的女性经受了封建礼教精神奴役造成的深刻而沉重的精神创伤。尤其是最底层的中国女性,灵魂中积淀着沉重的奴隶意识,因为她们从来没有想过,她们是可以争取做“人”的权利的。祥林嫂就是这样,她安于做奴隶,把坐稳了奴隶看做人生的最大的满足和幸福。
《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安于耐劳”。“安分”就是她只想当个好女人、好寡妇,没有任何非分之想,她没有想在好寡妇之外争取点作为人的别的什么权利。“耐劳”则是她的坚忍不拔、吃苦和简直抵得上一个男子的劳动能力,是她做个好女人和一个好寡妇的资本。但是,当鲁迅在表现祥林嫂的耐劳、俭朴、善良的时候,鲁迅分明的感觉到了沉重、苦涩甚至激愤,因为鲁迅发现,并且她在《祝福》中也表现了:祥林嫂的耐劳也好,俭朴也好,善良也好,都带有着奴隶的麻木,她的耐劳、俭朴、善良仅仅使祥林嫂充其量只能是个好的奴隶。她的耐劳、俭朴、善良只是用来换取做稳奴隶,只要四婶让她分配祝福祭祀用的酒杯和筷子,她“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暂时做稳了奴隶,她就感到了最大的幸福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