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同时被选进了人教版、江苏版的语文教科书,这并不奇怪。但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同样依据新课标,而对于同一篇课文,不同的版本却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编排体例。下面试做一些说明。
一、散文诗《雪》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人教版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丰富而深厚的内涵,品味文章清新而优美的语言。二是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三是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逻辑,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重点是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苏教版教学目标也有三点:一是读懂《雪》的文字,了解写作年代和背景。二是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不同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情感。三是背诵课文有关段落。教学重点是品味文章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教学难点是品味在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人教版的教学要求与过去大纲版的教学要求一脉相承。强调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理解文章深意。而江苏版的教学要求,则强调了解作品的写作年代和背景,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独特感悟。
二、散文诗《雪》编排体例的差异性
人教版把《雪》一文编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为一篇讲读课文,放在散文诗单元之首。单元要求学生在文中捕捉作家的情感律动,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
苏教版把《雪》一文编在九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之首。作为这个单元进行文学鉴赏而用来解剖的一只麻雀。这个单元其他的课文都是对这篇课文的评论。
从编排体例的角度来看,《雪》一文的教学也同样存在诸多的不同之处,值得执教者认真对待。
三、散文诗《雪》(人教版)课堂教学实践
鲁迅的文章历来不容易读懂,《雪》一文尤其如此。执教这篇课文,我是颇费心思的。通过反复思考,我找到了两条途径:
其一、从浅显的容易把握的地方入手。我引导学生首先是分析了“冬花雪野”图。从这一处优美的景物描写着手,为本文的学习创设情境。然后分析了“塑雪罗汉”的这个场面描写,进一步地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其二、从文章的情感逻辑线索入手。作者在文中写了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运用了铺垫、比衬的手法。如果引导学生沿着这条线索探寻下去,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应该是很清楚的。具体的某一个句子放到这个线索中去,也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通过我的努力,散文诗《雪》一课的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四、对照苏教版《雪》一文的课堂教学,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教学苏教版《雪》一文,着眼点应该是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一篇文学性文章进行评论,教学设计与人教版必然是完全不同的。比较两个版本的不同教学设计,我得到的启示如下:
(一)课文只是文本。对文本的开发,是每一位教师的自由。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可以根据班级的学情,可以根据教师自己的独特感悟,可以根据变化的情况做出一些具体的决定。教师要把每篇课文都看成是一个有待开发的文本。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时,课堂教学必须确立的一个观点。
(二)课堂教学既要预设也要生成。课文都在一定的编排体例中,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编排体例中,具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如上面所说的《雪》一文,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散文诗这种文学样式的阅读能力。在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的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我们的语文书中还有许多课文搬家的现象。如《藤野先生》一文,过去是第六册的课文。现在是第四册的课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确实要从预设、生成的角度来考虑怎么教的问题。这是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必须确立的又一个观点。
(三)课堂教学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根本。自由与集中是相统一的。教材不考课内的白话文,一时间似乎使执教者迷失了方向。到底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下力气,这好像一下子成了问题。还以《雪》一文的教学为例,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是万兽之王,一切都要服从于它。因此,新课程标准是现行课堂教学必须确立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
以上是我对散文诗《雪》一文的课后教学反思,很粗糙、很浅陋。只是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各位同仁对教学反思这一新事物的重视。希望我们能在相互研讨中相互促进。
【鲁迅雪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2.鲁迅雪的教学实录
5.雪 鲁迅课件
6.鲁迅《雪》原文
7.鲁迅名作雪
8.鲁迅的雪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