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安定城楼》的用典艺术

时间:2021-08-31

  导语:李商隐擅长用典,他的诗歌用典可谓独树一格,任何隐曲之意、难言之情,都可以借助典故随心所欲地表达。在《安定城楼》一诗中,李商隐或明引或暗引或活用,将用典艺术发挥到了很高的境界。

  一、明引典故,准确深沉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朋党势力的排斥打击,李商隐在博学宏词科考试中落选,回到泾州,在其岳父王茂元处做幕僚。《安定城楼》就是诗人此时在安定登楼眺望时的抒怀之作。现实境遇的坎坷多舛,内心情感的抑郁苦闷,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再现。颔联“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两句,诗人选用历史上两个不得志文人的不幸遭遇来借喻自己。“贾生”即贾谊,他是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颇有才华抱负,深得汉文帝器重,但却为朝臣所忌。他在26岁时,曾经给文帝上过《陈政事疏》曰:“臣窃惟今之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并提出巩固中央集权的建议,但是终因朝臣的反对,不被采纳,落得个“虚垂涕(空垂泪)”的下场。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依附刘表,十七岁时远游荆州,十五年间不被重用,颇不得志,曾于春日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怀。本联中,作者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时,都与作者一般年轻有为;贾谊献策未售、英才埋没,王粲理想落空、英年早逝,又和作者一样怀才不遇,令人伤痛。年轻时的李商隐可谓博学多才、踌躇满志,但现实处境和自己高远志向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诗人怎能不苦闷懊恼,怎能心宁气平呢?细细品味典故,我们发现诗句中既有对贾谊、王粲的钦慕、同情、惋惜,也有自比贾谊、王粲的自得自许之意,更有着对自己同贾、王一样不幸遭遇的感叹和悲哀,基调可谓沉博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