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1-08-31

  《离骚》中,诗人对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他的强烈爱国情怀是最让我震憾的。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信念永不放弃,表明了自己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下面是yjbys小编分享的《离骚》读后感范文,更多内容请访问(www.010zaixian.com/wenxue)。

  篇一:《离骚》读后感范文

  屈原年少出仕,位至左徒,“入则与王图议政事,决定嫌疑;出则监察群下,应对诸侯。”可谓才华横溢,深得怀王之宠。此间,屈原极力举能荐贤,使庙堂之上一时“兰桂齐芳”。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欲施行美政,应是志在必得。平却落了个屡见贬逐,只能忧愁幽思于汨罗江畔,以至于自沉汨渊,只留下千年之后江面上的龙舟翩翩,我不禁为这位妙才深感悲哀——屈原虽可谓妙才,但绝非明哲。虽然“其文约,其词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但却“死而不容”,何以至此?从《离骚》中我们可见一斑。无论是“帝高阳之苗裔兮……”那开篇的述祖德以自抬身价,还是满篇的芳草美人自称,无论是“吾令曦和弭节兮”的颐指气使,还是“来吾导夫先路”的狂妄自大,屈原处处恃才自傲,动辄以芳草美人自居,必然会令怀王与群臣疏而远之,就这一点也注定了“进而不见容”的命运。也不是我要推崇中庸,而是屈原这样的一类人从历史中得到的从来都是苦果。才可恃而又不可恃。“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君子得势当做飞龙,蔽时可为潜蛟。即使是在站到了这么多的通达路口,屈原竟还是硬生生地一头走到了汨渊坠江而死,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其实,我认为浪漫气质甚浓的屈原根本就不适合涉足政治,没有法度的“美政”根本就只能是一个“美梦”。见逐后虽然也“上下求索”,但那也只是在虚幻的精神境界求索,这怎能让自己重回政治的中心舞台?在文学领域,屈原却竖起了一面千年不倒的旗帜,这可以算做在这场决赛中妙才胜出唯一一局,然而我想这应该不是屈原生前奋斗的目标

  《离骚》中,诗人对理想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他的强烈爱国情怀是最让我震憾的。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信念永不放弃。“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诗人坚定地信奉着自己的信仰和情感,即使是形消骨立也在所不惜.“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哪怕是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能受警戒而彷徨?“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坚持自己的理想,不与他人苟合的坚定品质。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愿承受斥责咒骂,甚至宁愿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也不曾更改自己的追求。直到最后,“阽余身而危死兮,揽余初其犹未悔。”这种面临死亡也不后悔自己当初志向的精神,成为后代人学习的榜样,也是数千年来人们一直推崇屈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屈原在诗中表达的对祖国、对君王无比深厚的感情也使我震动。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表明了自己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他心系祖国的安危,担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很想做出一番丰功伟绩使祖国强大起来。然而,事情却总不遂人愿,他不但没有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反倒遭人妒忌,受人陷害。甚至最后君王也疏远他。“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这段文字既表达了其对君王绝对的忠贞,同时又以男女喻君臣,抒发了自己不被君王信任的伤心与失望他也想过离开,因为他毕竟是个凡人,需要生存。

  一处无用武之地还可心另觅他方。“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此终古。”“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借灵修之口表达自己的矛盾心理。既然在楚国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何不到别处看看呢?也许会有“矩镬之所同”。“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既然很多东西都已经发和变化,那么自己也该周游观访上天下地了。于是备好了车马,收拾好了行囊慢慢前行,借大好时光寻求欢娱。然而,“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对故乡、对祖国,还是眷恋,仍是不舍,无法前行。“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也许屈原本身就是个悲剧性人物,他生不逢时,空有一腔坚定的政治理想却得不到实现,然而他又太爱国,不愿另觅贤君。也许也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吧!读罢《离骚》,心中总有一股悲凉之感无法释怀,诗人的彷徨,诗人的无助,诗人的坚定,诗人美好的品质通通嵌进我们内心。诗人最后自投汩罗江,是他的一种解脱,他人虽死,但他的作品,他伟大的人格,他坚毅的品质却永远地留了下来,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