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详细教案

时间:2021-08-31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离骚》详细教案,更多相关资讯请点击(www.010zaixian.com/wenxue)。

  教学目标

  1、了解“楚辞”及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疏通生字、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4、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比喻、对偶。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教学思路

  介绍背景引起兴趣,朗读帮助理解,领会情感,讨论明确问题,再练习以深化。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讲授法 讨论法 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学生谈谈屈原:“我”知道的屈原 屈原与溆浦

  2、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组屈原的图片

  3、、介绍作者及背景

  二、屈原生平

  1、屈原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节选)。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受《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个,《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离骚”的含义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则有人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因而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

  三、诵读课文

  1.放录音,学生听,正字正音。

  修姱( ) 鞿( )羁 謇( )朝谇( ) 蕙( )纕( )

  揽茝( ) 谣诼( ) 忳( )郁邑 佗( )傺( )

  溘( )死 鸷( )鸟 方圜( ) 攘( )诟( )

  延伫( ) 芰( )荷 岌岌( )

  2、第二遍,学生跟读,注意朗读节奏。

  老师总结: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3、学生齐读,注意节奏和语气,体会思想感情。

  四、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明确:四句为一节,全文共13节。

  1-7节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13节表现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第一部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