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离骚》简析

时间:2021-08-31

  《离骚》以巨大的篇幅塑造着诗人的自我形象,能全面完整地反映诗人自己的性格、爱好、理想、追求和斗争。

  第一节:

  长声叹息擦拭眼泪啊,哀伤人生多灾多难。我虽然崇尚美德并且约束自己啊,但是我早上进谏而到晚上就被废斥离间。

  屈原从事政治活动,是想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他的政治理想接近于儒家,要求统治者“圣哲茂行”,“举贤授能”,“循绳墨而不颇”。楚怀王早期也曾想任用屈原,和他有“成言”,答应屈原实行他的政治主张。但怀王是一个庸懦无能的人,任用一批佞臣如上官大夫、靳尚之流执政,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排斥贤臣,他们伺机陷害屈原。他们对内搜刮无厌,政治腐败;对外贪图小利,听信秦国而和齐国绝交,失去外援,屡次被秦国打败。怀王后来竟听了他们的以谗言。他时刻忧念国家和人民的安危,“长太息以淹涕”,正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

  第二节:

  既因为我佩带蕙草(行以忠正)而受到斥责,又因为我采集香芷(美德善行)而加上罪名。这也是我崇尚的美德理想啊,即使我九死一生也决不改悔。

  诗人以身许国,坚决、顽强、奋不顾身地战斗,以“九死”、“体解”的大无畏精神来表示要刷新政治、挽救楚国危亡的决心。

  第三节:

  怨恨君王荒唐(糊涂;无思虑、茫然;放肆纵恣貌)啊,始终不能体察人心。奸佞小人嫉恨我的美德啊,说我好邪作乱就对我进行造谣诬蔑。

  诗人一心为国、为君、为民,别无他图,正是这样诗人“虽九死其犹未悔”至死不渝地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可是“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第四节:

  诚然,是世俗之人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不走正道。违背规矩追求邪曲啊,竞相以苟合取容于众人作为正当的法则。

  这是比喻时人反常妄作,违背正道,追随邪僻。诗人站在正义的一边,痛斥卖国贵族集团的荒淫无耻。

  第五节:

  我烦恼苦闷,忧愁重重啊,我在此时怅然失意。我宁可突然随着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能容忍做出小人苟合求容于世的样子呀!

  诗人忧郁不安,诗人感到孤独,诗人至死不渝,即使溘然长逝,也决不卑躬屈节,同乎流俗。

  第六节:

  勇猛的人超出流俗啊,自古以来就是这个样子。方和圆怎么能相合呢?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哪能相安无事呢?

  鸷鸟,不与众鸟同群,喻诗人忠贞自守,不同流合污。道不同不相为谋,泾渭是分明的。

  第七节:

  委屈自己,克制自己啊,饮恨忍辱。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这本来就是前代圣贤所嘉许的。

  诗人委屈着情怀,抑制着意志,忍受着归咎,忍受着耻辱,行清白之志而死忠直之节。

  第八节:

  诗人说,我悔恨观察正道没有看清楚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啊,趁着踏上迷惑之路还不算远赶快罢休。

  悔恨,是诗人自我反省。行则兼济天下,不用则独善其身。

  第九节

  让我的马车徐徐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啊,让我的马车急驰在长着椒树的'山冈。我入朝做官而不见用反而遭受忧患啊,如果退而不做官,我就回乡整理我未进仕前的服饰。

  初服,是指未进仕前的服饰,比喻诗人想退隐以行夙志。这就说明诗人即使退隐之后也还要继续培养自己的才德,保持自己高洁的品质。

  第十节:

  要把碧绿的荷叶裁成上衫啊,我要把洁白的荷花缝缀成下装。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的本心的确是高洁的。

  诗人追求美好的理想,洁身自好,永远要保持崇高的品德。

  第十一节:

  把我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让我项下的环佩美好漂亮。芳香和污垢纵使会被人混淆啊,只有我光明纯洁的天质却丝毫没有亏损。

  这形象地表明了诗人“其志洁,其行廉”的高尚情操。

  第十二节:

  我忽然又回过头来放眼纵观啊,将去观察辽阔的四野八荒。环佩五彩缤纷何其众多啊,馥郁的香气更加显著。

  放眼世界,无边无垠,更衬托出诗人光彩照人、香气四溢的光辉形象。

  第十三节:

  人生各有各的喜好啊,而我就是习惯于修身养性。即使把我车裂了我也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心可以受创而终止吗?

  这是诗人最后的誓言:“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为国为民,追求美政,坚持真理,献身理想,嫉恶如仇,洁身自好,刚直不阿,一身正气。铿锵有力,石破天惊,这是诗人的豪言壮语!

  拓展阅读:《离骚》教学建议

  1、学生对于屈原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已经是常识。可是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学生可能就不很清楚了。《离骚》是一首伟大的爱国抒情长诗,只有体会到其中浓浓的爱国热情,才能对这首诗的思想和艺术精髓感受、认识得深,否则就会浅尝辄止,不能深知其中滋味。因此,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屈原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屈原要求“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符合当时楚国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国家富强;外交上,他主张联齐抗秦,是非常正确的路线;他劝阻楚怀王入秦,从后来事情的发展来看,也完全是对的。可见屈原心系国家的安危存亡,并且审时度势,很有政治见地。他受到周围群臣的排挤、打击,君王疏远了他,他的忧愤是由国家前途晦暗不明引起的,而不是一己的私愤。

  2、注意对诵读的指导。可以举出具体的例句,给句子划分停顿。还要让学生注意句首语气词、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等,读这些词的时候,可长可短,可断可连,全看表达感情的需要。

【课文《离骚》简析】相关文章:

1.《离骚》课文简析

2.课文《离骚》的课文习题

3.《离骚》分节简析

4.屈原《离骚》简析

5.离骚课文

6.离骚课文的教案

7.《离骚》课文原文

8.《离骚》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