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清照:一生不幸何其多

时间:2021-08-31

  仿照清人赵翼的名言“国家不幸诗家幸”,我也效颦一句:诗家不幸读者幸。这两句话用在李清照身上,都有相当契合的地方。

  李清照之所以能够给我们留下那么多感人的作品,除了她的文艺天赋之外,也跟她一生的许多不幸遭遇有着很大的关系。犹如赵翼所说的,“赋到沧桑句便工”。李清照的优秀作品,每每都是她在经历痛苦、不幸之后才创作出来的。她的字字珠玑,其实都是血泪凝成。

  读其诗词,不可以不知其身世。现在我就将李清照一生所遭受的主要不幸列举如下:

国家的不幸——

  1083年,李清照出生。那是一个积弱的赵宋王朝,对付北方的金国一直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到了公元1126年,京城(今天河南开封)终于被攻破,遭到大肆抢掠。次年,徽宗、钦宗以及宗室后妃数千人,连同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珍宝物玩、皇家图书等等,都被掳往北方,北宋王朝宣告结束。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靖康之变”。不久,山东一带又发生兵乱,李清照只得跟随身在官场的丈夫赵明诚南下,辗转于江苏、安徽、江西之间,难得有安生的日子过。随着金军的节节进逼,李清照也一路南逃,一直逃亡到温州、金华、绍兴一带,过着难民的生活。可见,李清照是中年遭逢离乱,饱受亡国、离乱之苦。王朝的不幸,使得李清照的诗词,在表现缠绵婉约的儿女私情之外,也多了一些反映现实问题的内容。例如[永遇乐](元宵),“中州盛日,闺门多暇”,伤今怀昔,充满对故国的怀念,[添字丑奴儿](芭蕉),“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其中的忧国之情,是很感人的。因为国家的变故,使得李清照写出了《乌江》、《上枢密韩公诗二首》、《题八咏楼》等气势非凡、感慨深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