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故居探讨求证

时间:2021-08-31

  李白在白兆山故居地的确证一直存有争议,至今还没有一个较权威的定论。

  在千年以前,由于当时李白较低微的社会地位以及许多方面的条件限制,像这类小事在安陆地方志上少有记载,并因李白和许族的先后外移迁徙及社会的变化,其故居——初步认定——在唐朝期间即被毁废而弃为桃蒿世地。早自唐末宋期的许多墨客文人来白兆山追觅诗仙足迹,至今难见诗文明有注释,也许来去匆忙无暇与土著人士交流,历史久远便失去真相,已成千年之谜。

  长期以来,当地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原白兆寺旁西南山脚下的“天花台”正是李白的故居地址,是白兆寺僧从李白或许族手中将其故居收购后改作了它用。其主要理由是:白兆寺历来香火盛旺不衰,庙殿不断改建扩增,至民国前期,其周边自山区大道以上的田地山河都是白兆寺庙产,“天花台”地居其视界的边缘;在历代传承的规定下,历为皇庙的白兆寺产业历史源远,其有关事务应是皇家的专权治管,只有与皇家有关联者方可靠近求获;李白妇祖许圉师是唐朝前帝宰相,许族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地位都较高,同时也应是白兆寺的香资大户,在白兆寺的民寺结合处获取少许地皮理应不难;受封建社会等级观念和迷信思想等约束,不论是建起或损毁,乡绅土民定不敢造次。正是有历代的传说影响,其地址的一部分仍保留至今——如果仅是依据传说的内容分析确证,总有臆断推测之嫌,难免世人语诛。

  李白是一位历史文化名人,撰写他的传略,探证他的行踪住所,理应遵守生有所为,传从其据,据证有依的原则。因此,我在探证过程中十分注重李白在安陆行走的实证性,尤其他的有关诗文、时代环境及其地位、白兆山的名胜地理及一些物证。并对传说的真伪成分反复甄选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