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闻一多》这本书在1967年由传记文学杂志社在台湾出版。这本书是写闻一多在清华求学、游美及返国教书,一直到抗战发生为止的几个重要时期。
抗日战争以前,梁实秋可算是闻一多交往最密切、最知心的挚友了。他们是清华同学;又曾经同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学习,并同住一室;他俩一同参加大江学会,参加在美国的戏剧演出;后来又一同在青岛大学任教。他俩互相钦佩,情投意合,经常互诉衷肠,把自己心底的深层隐私都向对方倾诉……
在清华园
闻一多出生于1899年,于1912年考入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22年毕业出国。在清华园的10年期间,闻一多除认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外,还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政治、文化、戏剧、美术活动,曾担任《清华学报》、《清华周刊》的编辑,并发表许多诗歌,成为清华园内颇有名气的诗人。
比闻一多晚一年(即1923级)的梁实秋也很喜爱文学,并于1920年12月5日和同级的顾毓琇、吴文藻等组成一个“小说研究社”,还编写出版了一本《短篇小说作法》。闻一多很钦佩他们的精神,建议他们把“小说研究社”改为“清华文学社”,以扩大研究范围。梁实秋等欣然接受了这位老大哥的建议。1921年11月20日,清华文学社正式成立,参加者14人,闻一多被选为书记,梁实秋被选为干事。
梁实秋后来在《清华八年》中回忆:“闻一多长于图画,而且国文根底也很坚实,作诗仿韩昌黎,硬语盘空,雄洋恣肆,而且感情丰富,正直无私。这时候我和闻一多都大量的写白话诗,朝夕观摩,引为乐事。”“喜欢文学的同学们络绎而来,每人有新的诗作都拿来给他看。他又毫不客气地批评,很多人都受到他的鼓励,我想受到鼓励最多的我应是一个。”闻一多开始写诗评。俞平伯出版了《冬夜》诗集,闻一多对它评论,写了《冬夜评论》。梁实秋建议将《冬夜评论》以书出版,但一时未能如愿。后来梁实秋干脆自己也写一篇,名为《草儿评论》,他将两首合并,命名《冬夜草儿评论》,此书印刷费约百元,全是梁实秋从家里要来的,寄售后,连成本都没有收回来。闻一多知道此事后,对梁十分感激。
离开清华前,闻一多曾在给顾毓琇的信中写道:“得与诗人梁实秋缔交,真喜出望外。”他还特地送梁实秋两幅画,一幅《荷花池畔》,一幅《梦笔生花图》,梁实秋珍爱之,称其“颇见奇思”。
梁实秋还有意将闻一多在清华时所写诗结集,作为清华文学社丛书之一出版,未果。闻一多赴美后,对原来的诗加以删削,又增添若干,共成103首,集结成《红烛》,于1922年12月26日寄回国内梁实秋处,得到梁鼎力相助。几经周折后,梁实秋请郭沫若帮忙,郭向上海泰东图书局推荐,《红烛》得以在1923年9月出版,有《李白篇》、《孤雁篇》、《红豆篇》,还专门收入《寄怀实秋》,其中有这样的句子:“莲蕊间甜睡的骚人啊!/小心那成群打围的飞蛾,/不要灭了你的纱灯哦!”《红烛》中还有一首《红荷之魂》,序曰:“听侄辈读周茂叔底《爱莲说》,便不得不联想及于三千里外《荷花池畔》底诗人,赋此寄呈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