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主要人物分析

时间:2021-08-31

  茶馆是老舍在1957年完成的作品,可以说代表了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此剧命名为茶馆,它是以茶馆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多世纪的事实变化,反映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画面。折射出那么悲凉可笑的时代。其中主要写了民国初年、抗战胜利的面貌。

  正如老舍先生自己所说的那样:用这些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啼笑皆非的行行色色。,由此可以看出此蕴含的那种忧伤的基调。

  在这篇戏剧中,人物众多,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色。通过这些特点反映出人的精神危机是时代危机的一部分。《茶馆》对旧社会民众精神危机的刻画,又有主要是借剧中的三个关键人物——王利发、秦忠义和常四爷来完成的。

  裕泰茶馆的王利发贯穿全剧。他是个老实本分的生意人,希望社会安定,自个儿的生意顺利点。但是,他这么点小心愿都不能的得以实现,社会的魔爪卡住了口他的 脖子,勒索、霸占铺面,他一筹莫展,最终走到生命的尽头,这才明白,几十年来的小心谨慎苦撑白熬,面对死的诱惑,喊出那句从未喊出口的话:“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他的这点心理很具有代表性,不坑人、不害人、没有过高的生活要求,是当时小市民最普遍的心态。身份稍微与一般平民的小商人的王利发,力求小康而不得,最后结局这样凄凉,我们不禁想到那时多么的绝望,更何况一般的贫民呢?他最终的这几句话,也正是当时人们的一致困惑和愤懑。

  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想实业救国。他耗尽心血可是没收到预料的结果,产业被没收,变成一堆废墟。他怨气冲天,痛心疾首:“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 他的人生结论比王利发还惨:“……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 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他有比王利发大得多的生存能力,可仍然没能逃脱世道的钳制,在那样的环境下,他没有一点儿施展的空间。何况他的个性,自认为高人一等,在黑暗中单挑独斗了一辈子,终于惨败下来,也是必然的。

  常四爷,他一生保持着满族人耿忠、倔强的脾气,不向恶人低头,不向命运让步,在困难面前,即使是靠担筐买菜照样活得腰板挺直。可是,像他这样的硬汉子,也依然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他最终弄明白:“我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他预感到再这样下去,“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他“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 常四爷的悲剧不是来自胆怯、懒惰而是来自他落伍的观念, 属于旧时代的人生观。他以为凭着一身正气不服输的精神就可以在黑暗社会中闯开一条生路,这样的愿望本本没法实现。他的失败,除了社会责任 外,也因为他的人生哲学已然不合时宜。着这一点来说,他与跌进厄运的王利发、秦忠义来说是殊途同归的 。

  总之,一句话中就体现除了人物的性格一句台词就体现了弦外之音。从小茶馆中窥探出当时的整个社会他们三演绎出一幕时代最好的写照。让人感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