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说及设计理念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基于以上教学要求,我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概括文意,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学生准备:
1、课前收集资料了解海鸥的生活习性;了解有关海鸥老人的资料。
2、解决难理解的词语并画出自己受感动的语句,写写体会。
教师准备:
1、课前画出本课会写及应理解的词语,以及关键语句。
2、了解有关海鸥老人的资料;自制幻灯片一套
第一课时
一、阐述单元学习内容,激情导入新课。
1、师: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本组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感人故事。这位老人,用自己无私的爱感动了整座城市,人们纷纷自发的为他捐款塑像。他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有什么事情值得大家去尊敬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21课(板书课题)感受一下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章主要内容。
1、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画出难理解的词句,动手解决,或小组交流。
(2)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小组仍解决不了的,选代表写在黑板上,全班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1)通字词
褪色:布匹、衣服等的颜色逐渐变淡。文中指老人的衣服因穿的时间久而颜色变淡。
撮:吮吸。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歇落:文中指海鸥停在老人的帽子上休息。
滇池:滇池位于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称滇南泽,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
守灵:守在灵床或灵位的旁边。
漩涡: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2)默读课文,提醒学生组织语言,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师适时点拨。
(3)师小结:课文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老人十分喜爱海鸥,他经常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的交谈,和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老人去世后,海鸥深深眷恋老人,纷纷为他送行。说明了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师过渡: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我们还要理清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记叙的以及课文是怎样描写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找找他们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三、理清课文框架结构。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两部分:
1、(1~13)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2、(14~19)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四、检测学习情况。
(一)词语练习平台
1、加偏旁变新字并组词
区 并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企盼—— 盘旋——
3、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得意—— 生动——
(二)、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文的框架结构是什么?(指名回答)
五、布置作业。
1、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课文框架是什么?
2、找出文中描写老人与海鸥感情深厚的语句,把感受批注在旁边。老人说:“海鸥飞处带诗来”,这句话出自哪里?查资料了解。
提示:在写感受时,应先分清楚是神态、语言还是动作描写,再写感受。
3、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提示:重点抓住课文第15~17自然段中描写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句子,练习朗读。
4、假如你是那白色漩涡中的一只海鸥,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你在大声鸣叫什么?
第二课时
学生准备:课堂练习本
教师准备:ppt幻灯片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老人和海鸥》。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指名回答。
预设: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解决了难理解的词语;等(请两位同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从整体把握课文。师及时表扬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