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大师的故事四则

时间:2021-08-31

  一、高考数学4分:

  季羡林先生小时候很顽皮,打架很厉害,而且上课还偷看书。他的桌子上放着课本,桌底下偷看各种书。他什么书都偷看。在中学时代他把《金瓶梅》看了。此外,他小时候文理偏科严重,高考数学百分制的考卷只考了4分,而且他的第一志愿居然是数学系。

  二、布衣教授: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2日,山东临清人,出身贫农这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是极为罕见。先生永远是一身中山装,每日三餐粗茶淡饭。他23岁科去留洋在德国十年,一生都在搞外国文学、外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却没有一点儿洋味呢?这大概是他身上农民子弟的基因使然。小时穷得吃不饱饭,给一个亲戚割牛草,送草后磨蹭着等到中午,只为能吃一口玉米饼子。老先生一生极为节俭,害怕浪费,厌恶虚荣。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直到一个多小时后新生才回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次日当他在开学典礼上看到那老人坐在主席台上,一打听,他就是北大副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时真的吃惊不小,对同学说:“就像个邻居大爷,一点也看不出来。”

  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三、糟糠之妻:

  季羡林先生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家里没有一本书;他的叔父决定送他上学,令其命运有了转折,但也给他一个包办婚姻,在离家求学十余年后,他依然跟妻子相濡以沫。1946年,季羡林先生回国后经陈寅恪先生推荐赴北京大学任教,被聘为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为了专心研究,独自过了16年,他才把家属接来。他的妻子叫彭德华,济南人,比季羡林先生大四岁,只念过小学。婚后,l933年他们先有了女儿,取名婉如。1935年,又有了儿子延宗,即是季承。

  这桩婚姻,既无爱情可言,又由于文化差异悬殊,缺少共同语言,让季羡林先生从一开始感受的就不是欢乐,而是痛苦。在季羡林先生眼中,彭德华是一位贤妻良母,她对季羡林关怀备至,对子女也做到了慈母应做的一切。她同季承的祖母一起,把家料理得井井有条。季羡林先生维持了这段婚姻,以及表面的安乐与祥和。

  彭德华也许一辈子也没明白她丈夫研究的是个什么学问,陷入悲痛的季羡林先生在《寸草心·我的妻子》一文中写道:“如果中国将来要修‘二十几史’,而且其中又有什么‘妇女列传’或‘闺秀列传’的话,她应该榜上有名。”他自从1929年结婚,到1994年妻子去世,和“包办婚姻”的妻子一起生活了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