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时间:2021-08-31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⑴月色入户: 。

  ⑵念无与为乐者: 。

  ⑶遂至承天寺: 。

  ⑷怀民亦未寝: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3)填空。(5分)

  ⑴本文描写景色的句子主要是第 句,此处描写的景色可用□□□□这四个字来概括其特点。(3分)⑵这篇文章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 的心境。(2分)

  (小题4)《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嘲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

答案

  (小题1)⑴门 ⑵考虑、想到 ⑶于是(就) ⑷睡觉

  (小题1)⑴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小题1)⑴ ④ (2分) 示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1分) 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1分) 旷达(豁达、乐观;贬谪悲凉、人生感慨、赏月喜悦、漫步悠闲。) (1分)

  (小题1)示例:不是(1分),①这里的“闲”是指不追逐名利、超脱而有情趣的意思(指内心郁闷、自嘲自解的心态)(1分) 是(1分),他具有闲情逸致的心态(1分)。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根据第4句的内容来概括景色的特点,根据第5句的内容来分析表现手法以及作者的心境。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文章的内容来理解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2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2、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盖竹柏影也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

  (2)念无与为乐者 (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

  2.翻译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附答案】:

  【一】1、念:考虑、想到 步:散步、漫步

  2、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

  【二】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盖/竹柏影也

  3、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4、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三】1.高兴地 。想 。 形容水的澄澈

  2.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3.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3

  一、基础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二、试一试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

  参考答案

  一、1.《东坡志林》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文学 书画 苏洵 苏辙 三苏

  2.C(户:门。与:参与,此指欣赏)

  3.(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信 给谢中书的信

  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1)对偶 (2)对偶,借代

  7.三 (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8.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9.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10.(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

  (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

  (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11.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12.何夜无月?……两人者耳。略

  二、(只要能写出松的坚韧不拔,竹的高风亮节,梅的凌寒傲骨等意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