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想:

  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的凝练传神,那么对语言艺术的体会把握自然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无论是“十八字写景”的精妙,还是“无月字而写月景”的高明,以及结尾之处的“微妙复杂”,都体现了苏轼在语言艺术上的造诣。本课教学就从“语言品味”做切入点,争取让学生能有所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渲染气氛,出示一副月光如水的幻灯片。请学生描述。

  2、导语:宋朝伟大的文学家苏轼对月光情有独钟,他常常把月光赋予人情味,寄托自己真挚细腻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贬谪生活的一个片段。(出示作者和课题)

  二、示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

  2、体会语言凝练含蓄、生动传神的特点。

  3、理解作者的特殊心情。

  三、梳理文意,理清结构:

  1、对照书下注释,三分钟后准备翻译课文。

  2、学生接力翻译课文,互相纠错、补充。

  重点句备注: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

  ②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起。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3、理清文章结构:

  (提示:可以根据表达方式不同,将短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明确:从开头到“相与步于中庭。”为第一层(叙事);“庭下如积水空明”到“盖竹柏影也。”为第二层(描写);其余部分为第三层(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