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知识梳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时期。文章仅80余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二、字词积累
1、生字
无与乐(lè)者 遂(suì) 藻(zǎo)荇(xìng)
2、释词:
解衣:脱。月色入户:门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念无与乐者:考虑,想到。 遂至承天寺:就。
亦未寝:也。 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三、译句: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我考虑到没有交谈取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子里的地面上,就像积水一样清明澄澈,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少了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理解: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光(月色)
2、读第一层,找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夜游原因:月色入户
3、文章描写月下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写出了月下景色的什么特点?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
赏析: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4、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写出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慨?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也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这心境包括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5、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
即清闲的人,首先指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也包含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情。
6、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7、就全文而言,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后有什么变化?
“月光入户,欣然起行”,写兴奋喜悦之情。
“念无与乐者”,转忧,写孤寂之情。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宽慰。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欣喜,悠闲。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种种滋味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