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1、诵读:诵读吟唱,品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导入新课:

  古有一人:

  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

  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的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的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

  他就是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苏轼。让我们共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设计意图:开头导语对苏轼的生平作简单的介绍,同时也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让同学们更容易和作者的心灵碰撞。)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古文味道。

  1.学生自由放声课文,自己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

  2.指名学生读,师生共评价。

  3.听范读。

  4.学生齐读,力求读出古文的味道来。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朗读首先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所以设计了几种形式的朗读,以便同学们解决朗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古文的味道。)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下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二人合作,古今对译。不懂的可以划出来,小组交流,小组不懂的可以放到全班提问,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本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让同学们疏通文意,为后文理解作者的心境做铺垫。)

  四、精读课文,赏析写景佳句体味情感。

  设计问题:

  1、这篇课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找出相关句子

  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因素?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着赏析。

  4、从文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附:资料补充

  (4)出示张怀民简介,张怀民:1083年被贬谪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超逸的人。

  (5)写作背景链接: 元丰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于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精读课文,结合背景资料,赏析写景佳句体味情感。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作者当时复杂的心境。)

  五、自编曲调,神思飞扬

  听曲唱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配乐吟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的韵律美,进一步感受作者情怀。)

  六、总结

  七、送给大家:

  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

  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

  面对生活,风雨坎坷常在,

  常读苏轼,

  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

  唱读经典,

  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板书:

八年级《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框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什么是环境问题及现实存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充分了解环境问题给人类乃至整个地球带来的严重的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以实际行动依法保护环境的能力和自觉性。

  3、觉悟目标:

  通过本框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深刻感受到依法治理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从小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因为本课的教学立足点就在于要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只有突出讲解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才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发自内心地去依法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时也能为后两框内容的学习奠定一份情感基础。

  2、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的含义。因为在平时许多学生常将环境问题的含义认为就是人类任意排放废气物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全然不知“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也是环境问题。所以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让他们学会全面地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

  三、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本课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目的。

  2、教师和学生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广泛收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用几幅美景图片和韩红的《家乡》歌曲把学生引入美好环境的氛围,然后峰回路转发问: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是危言耸听?给学生一个突兀的感觉,创设一个疑问,导入新课的学习。

  2、解决环境问题的含义这一教学难点:

  用丰富的图片资料、事例和漫画,从环境受污染的种类出发,形象地告诉学生,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出现了问题,从而引出环境问题的含义。再用一条连线题帮学生回顾环境问题的两个具体表现。

  3、解决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这一教学重点:

  通过超连接的形式,把图片、文章、事例、数据与环境问题的具体危害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说明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五、课堂小结

  用回放课件的形式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再让学生通过上述的资料谈谈对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认识,使学生有了情感升华,深刻感受到依法治理环境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从小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从而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