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散文《老西安》品读有感

时间:2021-08-31

  贾平凹是个注重语言锤炼的作家。他的散文语言具有朴素鲜活的特点。小编整理了《老西安》品读有感,欢迎欣赏与借鉴。

  凡是读过吴伯纶《西安历史述略》的人,都敬佩作者的史学功底:考证、绍介竟是那样得体、自如。然而,清朝末年的西安,民国初年的西安,又是怎样的面貌呢?我们都盼望着一部填补空白的书,终究等来了贾平凹的《老西安》。

  《老西安》是以其特有的面貌展现其风采的:图文并重而互动,既可单独欣赏贾平凹之美文:常常叹服于他那流畅的文笔,营造出的古朴与雄浑;又可细细品味一幅幅精致的照片,每一幅苍凉的背后,就是一首诗——把我们的沉思带入汉唐的落日里,或定格在秦砖汉瓦的尘埃上。

  编《老西安》碰到的棘手问题是图片难觅。照片的稀少,这的确是一大遗憾。这又偏偏成全了没有经过严格史学训练也敢揽活儿的贾平凹。若照片繁多,得按图释文,要想写出知堂老人那种洗炼的说明文字,非贾平凹之长。因此,在结构上贾平凹依然坚持古朴、雄浑的整体效果,将全书仅分为三章:秦砖汉瓦;不敢谈繁华;斯文之地、灵性之地。这也是贾平凹的聪明之处吧。因为要拿出史学上的专著或随笔(即使是普及性的读本),那是要耐得住寂寞的,要坐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冷板凳的。

  《老西安》一书,除第一章因年代久远,史实显得单薄外,其余两章还算写得较为精彩、厚重——聊胜一些导游文字吧。别人写烂了的人物和事件,且写得颇具情趣、独领风骚。贾平凹笔下的赵舒翘、牛道廉、李二曲、于右任、吴宓,均还有一番气象在。写二虎守长安,写民国十八年陕西大旱,真是惊心动魄,悲壮惨烈。写李先念旧居前的古龙松,写南院门风土人情,写长安棋圣赵拴柱,作者不仅传达出许多信息,并把个人的独特感受融入事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