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年幼赢得神童美誉的名人故事

时间:2021-08-31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老人、涪翁,出生于公元1045年,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英宗年间中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之罪被贬。在文学方面,他是北宋著名诗人,由于出于苏轼门下,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开创了“江西诗派”。其著作有《山谷集》、《山谷精华录》,词集有《山谷琴趣外篇》;并擅长书法,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黄庭坚小的时候,由于刻苦好学,其才华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故事表现出来,至今传诵不衰。

  黄庭坚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叫黄庶,进士出身,是个诗人。因为他在政治上没有如愿,便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崇尚杜甫风格,内容朴实,语言凝练。他的舅舅叫李常,既是一位博学多识的学者,也是一位诗人。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黄庭坚自幼开始读书。他记忆力很强,对于经书,他只要读上几遍就能背诵,故史书说他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背诵五经,而且能诗会文。

  在他七岁那年,父亲送他到私塾读书。有一次,他对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在家时,父亲教我读经书,说的是要学六经,实际上教给我的只有五经;现在,我来上学,先生也说要教六经,可在课程安排上,仍然是五经。还有一经到底叫什么?为何不让学呢?”

  老师回答说:“所谓六经,是指《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乐经》和《春秋》,但一般教学生读书,就是读前五部经书,因为《春秋》是部编年体性的历史书,比前几部难读一些,故一般不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