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1月,蔡元培撰写的《石头记索隐》开始在《小说月报》连载,次年由商务印书馆结集出版,一时坊间热传而多次再版,至1930年已出至第十版。蔡元培认为,《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一书,旨在排满,是一本宣传复明灭清之作,并进一步将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人物对号。在他看来:“《石头记》之为政治小说,绝非牵强附会”。
1921年,胡适发表了《红楼梦考证》一文,批评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是“大笨伯”猜“笨谜”,为此他列举了大量史料,论证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是曹雪芹家世自述,进而倡导建立科学研究的新红学。但是,争论并未到此结束。1922年,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中再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指出研究作者与版本固然重要,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绝非无考证之价值”。在以蔡元培为首的索隐派看来,新红学的研究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从而为红学领域的长期论争埋下了伏笔。
1972年,台湾出版了杜世杰的《红楼梦原理》,后来又出版了增补本的《红楼梦考释》,坚持蔡元培的思路并将其发展,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抄写存”或“抄写勤”的谐音。作者应该是吴梅村。吴梅村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心怀亡国之痛,不能补天而深自愧悔,所做之诗多隐史含事,从而符合《红楼梦》的作者身份。
新世纪以后,以刘心武为影响最大的索隐派在大陆也不绝如缕,其核心也基本是蔡元培《石头记索隐》的延伸与发展,将康雍乾三世的历史与《红楼梦》中的情节、人物进行对比研究,诸如贾宝玉是石头变的,是假玉,是假传国玉玺。围绕宝玉而进行的钗黛之争,实质是明清之争。黛玉是明朝的代表,宝钗是清朝的代表。蒋玉菡是明太子,将玉含着也!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引得宝玉大骂,表面是骂胡庸医,其实是骂清政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