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反清四大寇
四大寇,是青年时期的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的昵号。时孙在香港西医书院读书期间,常与陈、尤、杨三人在香港中环歌赋街二十四号的杨鹤龄祖产商店杨耀记处会面,并议论中国时政,大谈反清逐满及太平天国遗事,倡言革命,鼓吹共和。且“畅谈革命,慕洪秀全之为人”,被人称曰“四大寇”。
民国十年(西元1921年),孙中山建立广州军政府时,常与陈、尤、杨三人在广州观音山(今越秀山)文澜阁会面,孙中山亦修治文澜阁并题曰“四寇楼”,以志昔日在杨耀记时的生活。
陈少白(1869-1934)原名闻韶,后改名白,字少白,号夔石,广东新会人。1886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于江门市郊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陈少白六岁入私垫,天资聪敏,勤啻好学。1888年入广州格致书院。1890年入香港西医书院,与孙中山拜盟为兄弟。1895年参与组织香港兴中会,筹备广州起义,事败与孙中山、郑士良逃亡日本,成立兴中会横滨分会。1897年去台湾设立兴中会分会。1899年奉孙命回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与保皇会刊论战。同时联络三合会、哥老会,与毕永年等组织兴汉会。
1900年在香港策应惠州起义。1905年任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1911年任广东军政府外交司司长。不久辞职,成立粤航公司,任总司理。1915年与李煜堂设立上海保险公司,任主席。1921年任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大本营参议。次年1月任国立中华国民银行监督。陈炯明叛变后辞职回故里,致力家乡建设。1934年12月23日在北平病逝。著由《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
尤列(1866—1936),字令季,别字少纨,号小园,又号吴兴季子,晚号钵华道人。1866年生于广东顺德县北水乡新基坊。十七岁时在上海参加洪门,二十二岁入广州算学馆,结识孙中山。曾先后参加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的筹划工作。后赴日本、南洋,为中和堂会长,在新加坡创办“图南日报”,宣传革命思想。辛亥革命后,反对袁世凯称帝。晚年居香港设皇觉书院讲学。著有《四书章句易解》、《四书新案》等。
杨鹤龄(1868-1934)字礼遐,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与孙中山同村,自幼相识。1886年入广州算学馆,与尤列同窗,又与孙重逢相聚。1888年毕业后到香港,住在父亲开设的杨耀记商店里,与志同道合的孙中山、陈少白、尤烈昕夕往还,“高谈造反覆满”。1895年加入兴中会,在港澳一带协助筹募起义经费和开展反清宣传。辛亥革命后在澳门过着平民的生活,孙常寄钱接济。
1919年5月16日杨鹤龄致函孙求职。孙批答他日有用人之地,必不忘故人。1921年9月14日被孙聘为总统府顾问。1923年4月4日任港澳特务调查员。1934年8月29日在澳门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