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黛钗的三角恋经历了合与分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两则神话故事“木石前盟”和“金玉良姻”不是专指宝黛钗之间的婚约关系,而是封建社会两种主流婚姻模式情投意合与门当户对的另种表达。但曹雪芹认为它们都背离了人性本质,便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新的婚姻模式并蒂夫妻。内质如并蒂菱,外表如夫妻蕙。世上第一对成功的范例就是宝玉与香菱。
其二,宝玉的气性是经历了从对立到统一,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的。初始阶段,他兼禀正邪二气,正气倾向于木石前盟,所以他的精神迷恋着黛玉;邪气倾向于金玉良姻,所以他的肉体对宝钗“羡慕在心”。但黛玉和宝钗却都只看到了宝玉的一个侧面,黛玉见宝玉喜“水”厌“泥”,就以为他是超凡脱俗的神瑛侍者;宝钗见他爱好“脂粉钗环”,就以为他是追求功名的富贵之玉。于是二人就各怀憧憬来到了贾府,来到了宝玉的身边,形成了所谓的“三角恋”。
由于黛玉和宝钗都不了解宝玉的双重本质,所以二人成了针锋相对的情敌,黛玉以为宝钗存心捣乱,宝钗以为黛玉不识时务。宝玉夹着中间无所适从,终于在第二十五回遭逢“五鬼”,也就是精神崩溃了。此后宝玉痛定思痛,决心跳出钗黛二人的情感旋涡,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唯一的“分定”之人。其间,由于湘云也像他一样属于正邪矛盾体,且没有走向统一的觉悟,也被舍弃了。
其三,黛玉和宝钗其实都希望宝玉追求功名,只不过黛玉崇尚的是其父林如海的儒学功名,或者说是神瑛侍者的仁德功名、北静王的“不义官俗国体所缚”的功名;宝钗想要的是时学功名。黛玉的名字谐音“玉带”即暗示她有功名、官爵之念。宝钗的名字则对应于贾雨村的诗句钗于奁内待时飞。黛玉之所以不在宝玉面前说所谓“混账话”,是不希望他追求现时浊臭的八股功名,而儒学功名已成骨灰。至于宝玉,他是什么功名都不感兴趣,都不想求,相对而言不那么讨厌儒学功名。他对黛玉和宝钗的情感态度也基本如此。
但钗黛对宝玉也并非始终一往情深、忠贞不渝,她俩对于什么功名都不要的宝玉也常存疑虑。只是由于当时女人的活动范围有限,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所以仍旧盯着宝玉不放,除了余光之外。
此前很多人受高鹗影响,以为神瑛侍者就是宝玉,绛珠仙子就是黛玉。宝玉一见钟情爱黛玉,大人们都趋炎附势看好宝钗,宝玉最终拗不过世俗的力量,只好无可奈何接受宝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不是正好落入了曹雪芹最最讨厌的千部共出一套的路子吗?“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红楼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每个人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随着宝玉的萌情长大并分离出亲情、友情和爱情,他与黛钗之间的关系也先合后分,最后各成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