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小报图片

时间:2021-08-31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红楼梦读书小报图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读书小报图片

红楼梦读书小报图片

  红楼梦读书小报图片1

红楼梦读书小报图片

  红楼梦读书小报图片2

红楼梦读书小报图片

  红楼梦读书小报图片3

红楼梦读书小报图片

  红楼梦读书小报图片4

红楼梦的简介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增删五次”的过程,有人认为这五次增删,都可能有各自的版本流传于世,而它的流传情况,又增加了其复杂性。《红楼梦》的最后一次定稿,完成于乾隆庚辰年(1760)。而书的付梓,却是在乾隆辛亥年(1791)。在此之前,它一直是以抄本的形式在读者中流传。作者的增删,抄手的讹误,后人的校改,使它的版本现象变得极为错综复杂。

  《红楼梦》的版本一般被分为两大系统:脂本系统和程本系统。事实上,在程甲本出版之前,已经有八十回本的《石头记》和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存在,只是程本之前的这部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至今尚未发现。关于《红楼梦》的版本,根据冯其庸、李希凡先生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所载,就有146种(其中包括一些未见版本)。据魏绍昌先生的《<红楼梦>版本小考》,现存版本中文部分有30种。如果再加上此后发现的新版本,就不止这个数字了。

  目前已出版的《红楼梦》英译本共有11种,其中全译本2种:一部是杨宪益、戴乃迭(Gladys Yang)夫妇的译本(以下简称“杨译”),书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由北京的外文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三卷,第一、二卷1978年出版,第三卷1980年出版。译本包括《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的全部内容。另一部是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思(David Hawks)与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翁婿的译本,书名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由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出版。其中前八十回由霍克思翻译,分三卷出版,三卷的副标题分别为The Golden Days(1973), The Crab—Flower Club(1977), The Warning Voice(1980)。1982年至1986年,闵福德翻译了后四十回,在同一个书名下分两卷出版,副标题分别为The Debt of Tears(1982)和The Dreamer Wakes(1986)。这两个全译本可谓各有千秋,在学术界和普通读者中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其问世在《红楼梦》英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1892年到1893年间出现的第一个较为系统的《红楼梦》英文节译本,书名为Hung Long Meng, or,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译者是英国驻澳门副领事乔利。该译本完整地翻译了原著前五十六回的内容,分为两卷,由香港别发洋行(Kelly & Walsh Ltd。)及澳门商务排印局(Typographia Commercial)分别出版。乔利本打算翻译整个一百二十回,可惜因去世而未能如愿。该译本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前五十六回论,则为全译本,以一百二十回论,则为节译本。在《红楼梦》的英译史上,乔利的《红楼梦》英译本是第一个带有真正全译性质的译本,不但大大超越了此前零散的摘译片段,而且对后来的英文全译本译者霍克思和闵福德翁婿、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有所启示。因此,乔译本在英译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历史贡献不容忽视。该译本重印多次,至今在市场上还有出售。

  除上述11种公开出版的英译本之外,在2004年7月,香港大学图书馆在其主页以电子版本的形式发布了英国传教士布拉姆韦尔·西顿·邦斯尔神父(Reverend Bramwell Seaton Bonsall,1886—1968,中文名彭寿)《红楼梦》英译文的完整打印修订稿。该译本完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杨译本以及霍译本问世之前世界上第一个一百二十回全译本。该译文虽然未能以书本的形式正式出版,但其电子版本的发布同样堪称《红楼梦》英译史上的里程碑。

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楼梦读后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人间悲欢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重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内容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爱情悲剧。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伤心。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必须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子。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有反抗精神。如果当时薛宝钗不答应嫁给贾宝玉,那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了。所以我们在现代这个社会,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