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人物形象

时间:2021-08-31

  《河中石兽》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其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河中石兽人物形象

  寺僧:有责任心,毅力坚定,经验不足。

  讲学家:傲慢,自以为是,自是博才,一知半解。

  老河兵:自信,直爽,善于实践,一针见血

  本文的道理,很多学生一句话便可以概括,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确,若是在翻译完之后就围着此道里来谈,似乎会陷入抛开书本,空谈道理的误区。

  于是乎,讲述文章的道理,在翻译文本的时候就能解决了。而对文章的分析我则重点放在讲学家的形象上。细读文本,才能读出期中滋味,读文章不止读情节,更要读细节。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节选自《河中石兽》)

  这段话是文章,细细读来颇有滋味。

  讲学家,是在寺院里讲学的学者,姑且可以称之为专家,知识分子。在这个区域应该是颇有说话权威的。听到僧人们在下游寻找石兽,于是第一反应是“笑曰”,耻笑别人,嘲讽那些僧人。嘲讽别人其实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开口就说:“尔辈”,这个称呼颇有意味,你们这些人,当一个人说“你们”时其实就说明,彼此之间已经不是同一类人了。

  第二句“是非木杮”是一句表示否定的判断句,而判断句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观点态度表达的最明确。“这不是木片”,言下之意就是“你们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再联系前文是一帮僧人在下流打捞石兽,如果是一些没有文化的村民,讲学者可能不会说这句话。正是这些僧人,因为僧人毕竟还是在当时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人,讲学者才会如此起劲地说:“是非木杮”。也就是你们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何以能成为僧人,何以参禅念佛、普度众生?接下来的一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这样的语气一般放在辩论的语言中,可以增强语气,而放在这里,则更能显示出讲学者对于这帮人的轻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