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不平则鸣,成语,作谓语、定语、分句。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出自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试论韩愈的“不平则鸣”说
本文站在韩愈所在时代的角度,结合韩愈所提出的“文以明道”和“古文运动”,并配合文章,浅析“不平则鸣”所对应的两种解释。
“不平则鸣”出自韩愈所作《送孟东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其原文如下: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中心句在“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这后半段。
韩愈说“人唱歌是为了寄托情死,人们哭泣是为寄托情怀,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都是因为其感觉到了不平!”
这里的不平,可以作两种解释,一种是不公平,一种是不平静。
原文前半段的“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等所体现的是第二种,不平静则鸣。而结合到这篇文章是写给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孟郊的,也体现了第一种,不公平则鸣。
而这里的“鸣”,除了唱歌,和哭泣,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鸣”。毕竟人们所发出的声音是短暂且微弱的,而可以寰球共享并流传千古的“鸣”只有一种,那就是像韩愈那样,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