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的故事,那么,出自成语故事的成语有?
从前,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动脑筋将珍珠好好包装了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珍珠的“身份”也会升高不少。
于是,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四溢。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了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金光闪闪,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然后,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边走边欣赏木盒子。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买家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盖过了包装盒内珍珠的光芒,以致于“喧宾夺主”,令这个楚国人哭笑不得。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商汤原是夏朝的属国商国的国君。由于夏朝末代君主夏桀昏庸暴虐,荒淫无道,惹得民众抱怨不断,众叛亲离。趁此时机,商汤在贤臣伊尹的辅佐下挥师伐夏,推翻夏朝。商汤建立商朝后,将国都定在了亳。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迁都。
从商汤开始,王位传了二十代传到盘庚手里。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王族内部的混乱及社会不安定局面,决定再一次迁都。但是他的想法却没有得到商朝贵族的支持,大多数贵族都贪图安逸,不愿意搬迁,都希望能够改变盘庚的想法。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甚至还煽动平民起来反对,闹得人心不安。
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想安定我们的国家。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罪恶是容易滋长的,正如燎原的大火。等它燃烧起来,连接近都不可能,又怎么可以扑灭呢?如果真到了这个地步,那你们可是咎由自取,不是我的过失!”
由于盘庚坚持迁都的主张,终于挫败了反对势力的阻挠。他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迁都到殷。在那里,盘庚励精图治,大力整顿朝政,从而使衰落的商朝开始复兴,人们生活逐渐殷实起来。以后的二百年里,商朝一直没有再迁都,所以后世又称商朝为殷朝或殷商。
经过数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商朝国都早已变成废墟。到了近代,人们偶尔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遗物,经反复研究,证明那里曾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称它为“殷墟”。
在殷墟发掘的遗物中,还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皿和兵器,种类繁多,制作十分精巧。同时发现一个名为“司母戊”的大方鼎,重量有八百七十五公斤,高一百三十多厘米,大鼎上下均饰以精美的花纹。出土这样大的青铜器,说明在殷商时期,冶金的技艺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盘庚迁殷之后,社会安定,商朝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人民可以专注于社会生产,因此才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礼器。
——《尚书·盘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