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其中就有对古诗词意象的理解。要从哪些方面下手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散文与小说等艺术形式将密密麻麻的文字铺排在纸上,形式上颇有文字堆砌之感。而诗歌一出场,就以它特有的形式美征服了读者:精巧的五绝、七绝,几十个字,有的配以插图,诗与画相辉映,文与图相结合,言简意赅。可是正因为字少,使古诗词缺少“读头”。当今时代变迁,生活节奏速度快,大部分中学生对“古”已经不感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欣赏,这与古诗词的意象领会就有很大关系,从而对学生学古诗词有很大帮助。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在感受意象上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欣赏古诗词,感受诗歌意蕴之美
品味古诗词的意象,是对古诗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等的综合系统性探讨,品味可以从字词、意境、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下面,我们就略谈一下。
1.对诗歌的字词句等有特色之处细致评析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词几乎由意象组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共同组成了秋色凄凉悲切之景。每一个景象都带着令人凄清之感。古诗词中,还有一些客观事物早就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学景象。如,大雁南飞,形成了游子们思乡怀亲的寄托;折柳,暗示离别之苦、依依不舍;松、竹、梅、菊表示气节高雅、孤傲超逸之品性。抓住了这些特色,就大概反映了诗词的意象了。
2.诗画配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国古诗词比比皆是。拿王维来说,盛唐著名诗人与画家,作为诗人,他被誉为“诗佛”,他的五言诗被誉为“五言之宗匠”;作为画家,当朝盛誉极高。他的诗,诗中有画,后人千古传颂。诗配画是品味诗境的不错方法。这种直观的感受更能增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又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如果能让学生对古诗词作画,更能增添学生对诗词意象的体会。例如,教授《送别》(无名氏)、《山居秋暝》(王维)、《相见欢》(李煜)等,学生创作配画都很有兴致,虽然画得不是很好,但是通过动手画、讨论和反复修改,充分认识到了诗词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