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醉时歌》古诗赏析

时间:2021-08-31

  杜甫赠广文馆博士郑虔的《醉时歌》有句云:

  清夜沉沉动春韵,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其中“灯前细雨檐花落”一句,比较难解,在历代文人赏析中多的争论。陶渊明有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赏诗虽与读者生活经历、学问修养有关,难免参杂个人的主观因素,难得统一起来,但是疑义确有相互剖析,取长补短,去哦粗存精,得其的解之的必要。而且我们国家文字多有一字多义,可这样理解也可那样理解,且古典诗与文又不同,诗词受字数或句限制,又兼声韵格律的限制,文句高度凝炼、概括,联想和想象的回旋余地也很大,实难按图索骥,所以,往往一句诗文,众说纷纭,各据已见。

  “灯前细雨檐花落”句,杜诗研究家傅庚生曾解释为:

  “在一个阴沉沉、清冷的夜晚,外面洒着细雨,檐前的桃花在飘落着,我们对着关明不灭的灯光,正一你斟我酌地喝着酒”。

  有人将“檐花”解释为屋檐边上之花,实指花,并非檐雨之花。当然也有人干脆解释为“檐前细雨灯花落”,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成为疑问了,也就很容易解释了。可是这样看与作者倾述不平之鸣的奇突立意不符,也显得平庸。而且如果是“灯花落”也与作者的主旨不合了。

  《杜臆》一书中解释为“檐水落而灯光映之如银花”。有人当然批评说,《杜臆》的作者之解释有点主观臆断,说好象他看见似的。还说不知细雨如何有檐水,认为这个解释不妥当。又有人反驳之:檐滴如银,本有可能,细雨洒向屋顶,汇集为檐水徐徐滴下,这是我查经常可以看到的情景,再说这首诗又是《醉时歌》,醉眼所见出乎寻常景观,不可能也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从下句“但觉高歌有鬼神”与醉眼看“檐水如银花”是十分吻合而生动逼真的。按些解释似乎更见“灯前细雨檐花落”之句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