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词中的形象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三部曲:了解背景、分析语言,再造想像,把握意象、洞察心胸,高考古诗词形象鉴赏方法。下面予以具体分析。
1.通过背景了解,把握形象的理解方向。
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背景。
生活背景: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思想倾向及其创作风格可以使我们在对诗歌的理解上走一条捷径。
时代背景: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中,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创作背景:许多古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或者,有时候命题者也会利用注解的形式提供一个创作背景的介绍,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认真分析这些创作背景,有助于作品的深层次理解。
2.通过语言分析,把握形象的外形与内涵。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而且跳跃性强,所以在鉴赏诗歌时,必须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同时,我们还要把握外在形象后面所诉言外之意 ,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系列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驻足远望,久久不肯离去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高考辅导《高考古诗词形象鉴赏方法》。诗歌语言经常会利用一些熟悉的意象来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比如诗中常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雨以及月露风云等,我们要善于对这些诗歌形象的外形与内涵进行归纳总结。
3.通过再造想像,填补形象的空白。
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鉴赏时应通过想像,把作品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
例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有人认为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就是作者省略了一些引发读者想像的情节:词人为什么嗜酒,竟至一夜之后,残酒还未消尽?酒醒之后作者并未起身云花园,那么她又是怎样的情态?急切地询问了一些什么?这些问题都应启发学生通过想像,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慵懒情态,窥见诗人惜春的心情。
4.把握意象的指向,领悟言外的诗情。
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物象、形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如何从意象入手,来把握诗的思想内容及感情,是我们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诗歌鉴赏中应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的形象,确定形象在作品中的特点,思考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铃》上阕中“骤雨初歇”的情景:寒蝉在雨后秋风中凌切的叫声。雨后的长亭,烟波波暮霭,这种冷色调的景物,让人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渲染了一种与情人离别的低沉哀伤的情感。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枯藤、老树、昏鸦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萧索清冷的画面,烘托了一种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
5.从意境洞察心胸。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了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的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涵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诗歌中的意境往往是诗人心灵的折射,是诗人思想感情和创作风格的再现,把握了诗歌的意境,有助于了解作家的风格及创作倾向。
【高考古诗词形象人物鉴赏方法】相关文章:
4.古诗词鉴赏题方法
5.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6.古诗词鉴赏方法
7.《离骚》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