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歌鉴赏分类指导

时间:2021-08-31

  《考试大纲》提出有关古代诗文鉴赏的要求是:“初步鉴赏古代诗歌”,具体要求包括:(1)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2)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手法,(3)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为使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对诗歌鉴赏作分类指导如下:

高考古诗歌鉴赏分类指导

  一、写景抒情诗

  从历年高考所选的诗歌来看,所选的写景诗大多是一些精巧的山水田园小诗。初步鉴赏山水诗,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进行:

  1、 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人们分析古诗的各种说法,如“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都指出了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这里特别提醒各位考生,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有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愁,天际碧水带走了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了。

  2、 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说来,山水田园诗大多表现的是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多体现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除此以外,我们还应结合作者写作此诗的有关背景作深入的研究。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丰富的色彩,活泼的诗情,飞动的意象,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如果我们了解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就更容易体会到作者这首即景之作,还包含着一种万象更新的企盼和买

  舟东下的喜悦。这里须提醒各位考生注意的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时候,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而应该从作品的本身出发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写景的方法很多,简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要把握和分析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色、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等等。此外,诗歌中传统的比兴手法,也要值得注意。

  至于语言运用方面,我们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通过不断的读解、体味、剖析,从而领会诗人的不同风格和技巧。

  二、咏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事物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他们在创作中,总结出丰富的经验,那么一首好的咏物诗,要具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还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一个出色的咏物诗人,就应该像高明的摄影师那样,他的镜头要深入到对象的灵魂,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也就是,不但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所以古人对于咏物诗有一个说法,要做到“不即不离”,也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但又要切合所咏之物,写出物的特点(曲尽其妙)。古人欣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所以,读一首咏物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其次,我们在欣赏一首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的角度、深浅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举例来说:唐代有三位诗人都过咏蝉的诗,被人诬陷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里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一生平庸的文学宠臣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清华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堪称咏物的上乘之作。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有深有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是每一位考生都要明确的。

  再次,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一般地说,咏物诗从整体构思上看,或用拟人,或用比喻。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作者自我形象不明显的客观咏物,往往采用比喻的手法,作者形象并不融入描写对象中。此外,从具体描写方法看,对于所咏之物,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陆龟蒙的《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内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作背景,定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的。

  三、边塞征战诗

  赏析边塞诗,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