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语文古诗词的鉴赏

时间:2021-08-31

  寒假期间,同学们会重新复习、赏析、背诵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希望同学们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做到“温故知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中考语文古诗词的鉴赏

一、明确中考古诗词赏析题的命题重点

  本市中考所选古诗词主要是课本所学篇目,考查内容一般包括:作品涉及的常识的记忆,词语的理解,对内容的感知、形象和意境的感受、作品主旨和感情基调的把握、语言的品味,以及对表达技巧的认识。从题型上看,为客观题,即选择题。

二、掌握各考点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一)常识的记忆,词语的理解

  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一些古代文化、古代汉语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同学们需要认真积累,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阅读、鉴赏古诗词的重要基础。例如:“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汉家”,唐代诗人多以汉代唐,“汉家大将”指当时任安西节度使兼北庭都护的封常清;白居易《望月有感》中“田园寥落干戈后”,“干戈”是两种古代兵器,这里指代战争;“吊影分为千里雁”,古代以雁行比喻兄弟,兄弟千里相望,所以称“千里雁”;还有:“沙场”指战场,“角”是军中所吹号角,“秋蓬”,秋天的蓬草,比喻游子漂泊异乡,“南冠”指俘虏等。

  古文化还包括节气、官职、地名等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典故。这些积累对加快理解诗词内容非常重要,也是形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

  例题解析: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日行“八百里”,写出了行军速度之快;“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军乐的雄壮。这里描绘了沙场征战的场面。

  解析:“八百里”是牛的名字,不是说行军的速度。将“秋点兵”理解为“沙场征战的场面”也是错误的。

  2、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诗句是说: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解析: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塔,是夸张的手法,极言塔之高,而不是“寻找高高的塔”。

  3、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写柳,写雨后柳色很美,为本诗抑郁的色调添加了一抹亮色。

  解析:上述赏析是错误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从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到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二)对内容的感知、形象和意境的感受

  正确理解并鉴赏诗词,需要整体把握其内容,包括具体的人物形象、景物特点、主要事件等,并结合作家身世、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具体的创作背景等进一步体会、感受。我们要从诗人所描写的人、事、情中,感受诗人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融合,创造出的一个画面、一种氛围,感悟诗歌中对现实生活的艺术性的再现。如果作者引用典故或使用修辞,则需我们准确掌握,不可“望文生义”。

  例题解析:

  1、对李商隐《无题》这首诗内容及意境的分析:作者写此诗其实不在写情,而是为表达被贬谪的痛苦与郁闷。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解析:李商隐的《无题》是一首咏叹忠贞爱情的经典之作。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需要我们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为李商隐虽然终身潦倒,但无被贬谪的经历,所以上面的鉴赏是错误的。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洲出猎》)诗句是说诗人要在打猎过程中,展示自己高超的射术,拉满弓弦,向西北方向射去。

  解析:这首词是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的第二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略”。这里借指自西北来犯的西夏军队。作者运用典故,表明他抗敌立功的雄心壮志,而非“展示自己高超的射术”。

  3、“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句流露出作者抑郁不平的感慨,一个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解析:这句话是对的。“醉里挑灯看剑”,只六个字,却用了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词,塑造了一个英雄的形象,让我们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潜台词”,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

(三)作品主旨和感情基调的把握

  每首诗都有它不同的主题,都蕴藏着不同的情感。我们读诗,要了解写作背景和社会背景,追随作者的思路,理解其写作意图。在把握和分析中,应特别注意诗人的情感是赞颂的还是批评的;是亲近的还是疏远的;是慷慨的还是委婉的;是个人的还是大家的等等。

  例题解析:

  1、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词人听说双溪景色还不错,游赏心切,打算去双溪泛舟,欣赏美景。

  解析:李清照《武陵春》是她寄居浙江金华时所写。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词的上阕侧重从外在的行为形象具体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下阕一转,另辟蹊径,写到:“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词人也曾产生了去泛舟的念头,但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办法。“也拟”和下句“只恐双溪舴艋舟”中“只恐”等虚字把词人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