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极富美感。因此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新大纲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但纵观我们的教材,古诗的内容毕竟有限,小学六年的教材中古诗的总篇数也不足四十篇,所以,要扩大学生古诗阅读的信息量,必须对古诗教学进行拓展,使课文信息量更加丰富,学生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鉴于这一认识,我在古诗教学中采取了课内拓展阅读与课外拓展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园,以期达到丰富儿童古诗文积淀之目的,使其感受古典文化得底蕴。
一。以课本为载体进行古诗拓展阅读。
很多专家学者曾言,学生的语文水平主要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这里是强调课外阅读对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但也是对课堂内教学效率的一种批评。我们能否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既得益于课外,又能更多地得益于课内呢?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过多地拘泥于课文,课本是教学的凭借,但不是唯一的。我们不能过多地受教材的约束,将本该属于课外阅读的材料带进课堂,融入教学过程中。在古诗教学中,既凭借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通过拓展阅读,1、从作者出发选择拓展阅读材料。可以补充作者生平经历及所著作品,以供学生阅读。如,在学完了李白所写的《赠汪伦》一诗后,我在课内组织了一次小小的朗诵比赛,让学生来背诵李白的其他诗,如果是教材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就在黑板上写下来,集体读一读,背一背,不求甚解,但对学生的诗歌积累无疑是有很大好处的。再如,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时,我在课前先引导学生了解了“唐宋八大家”,然后请学生查找有关他们的资料,并且阅读他们的作品,并把这些作品带到课堂与同学分享。这样的环节设计以点带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从时代背景出发选择史实阅读。有的诗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相差甚远,制约着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我们不妨为学生提供与诗词有关的背景材料,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学习诗词作知识铺垫。如,教学《赠汪伦》一诗时先介绍作者及背景。而后半部提出思考题:(1)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背几句描写友情的句子。(2)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感情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很容易感悟到平淡的诗句中流露出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感受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丰富了课外知识。
3、从诗词的体裁出发进行类比阅读。如,第七册语文教材中《赠汪伦》一诗,在体裁上属于送别类诗歌,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自始至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诗的表达方式和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学《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学生很快就弄清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的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通过吟诵领悟了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一节课,学生学懂了三首古诗,使阅读效率大大提高。课后,我还布置同学们搜集、吟诵有关送别的诗歌,进一步将语文教学的空间延伸到了课外。
4、从诗词的情感出发选择材料。例如,《春夜喜雨》一诗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无喜雨之情,喜雨往往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韦应物《幽居》诗:“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就是人们赞赏的佳句。“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春草在微雨滋润下成长,这里有一派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也有诗人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诗人幽居的宁静和心情的喜悦可见一斑。于是,在教学中,我将这两首诗同时出示给学生。第一步:让学生对照着读,感受诗人相同的心情;第二步,让学生寻找合适的背景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加深理解。
实践证明:教材与阅读材料有机结合的古诗词教学,是能够实现耗时少、效率高,开开心心学语言的理想境界。
二。从兴趣出发,开展古诗课外拓展阅读。
新大纲明确指出:“对古诗的学习只要求获得初步的整体感悟,积累古诗文的精华和儿童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古诗积淀,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蕴。我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在课外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一开始在量上有保底要求,继而,在质上有所提高,定期检查评比,利用一切零散的时间和学生一起积累、学习、竞赛。以保证他们的学习热忱,使他们“爱阅读”“会阅读”,为终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于是,我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1、班级首先制订考级计划,学生每学期背15首诗为三级,背25首诗为二级,背30首以上的为一级。根据这一计划,大部分学生利用学校规定的每天课前准备3分钟读背古诗,每周集中背两到三首诗,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读。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使每个学生的古诗吟诵水平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得以提高。
2、持之以恒,要有爱心,耐心,信心。不仅引导学生诵读,还要师生共读。并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一个开放的,有趣味性的.和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室中张贴一些学生的古诗文书法作品;在黑板的一角开辟“每周一诗”且定期更换;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凡此种种,旨在创建一个充满古韵的班级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传统诗文的熏陶和感染。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在环境布置,活动展开中,营造一个极具人文气息的班级环境,提高班级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