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1-08-31

  篇一:课文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作者感情。

  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意像和作者感情。

  2.难点: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女神》是中国新文化运动诗坛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被选为全国文联主席。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三、检查预习情况(注音仅仅一个,其它意思也较为简单)

  (1)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定然:必定。

  (3)珍奇:稀有而珍贵。

  (4)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

  (5)笼罩:像笼子一样罩住。

  (6)疏星:稀疏的星星,形容星星很少。

  四、朗读课文《天上的街市》 朗读要求

  (一)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二)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划出诗歌的节奏并标出重音。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五、正课

  1、诗人所想象的天上的街市是个怎样的世界?

  光明、美丽、富饶、自由、幸福的世界。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何不同?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3、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者这样写是借想象牛郎织女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来反衬当时人间社会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人民大众苦难的同情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4、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5.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写想象的?

  (联想:第一节; 想象:第二、三、四节)

  6.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及想象过程?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诗人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顺着这一联想,诗人进而想象空中有美丽的街市。

  (2)、诗人首先想象天上的街市怎样美丽,进一步细致地想象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有街市再想到人,想象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

  联想 :街灯——明星

  陈列的物品

  想象: 街灯——街市

  人(牛郎织女)

  7、读出情感美:诗中描绘了星光闪烁的夜空迷人的图景,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情怀?

  (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从背景理解。

  六、小结

  《天上的街市》是一首较能代表郭沫若早期诗歌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诗作,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

  和联想,并通过对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的再创造,描绘了一幅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含蓄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有一首诗跟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诗的题目相近,叫做《静夜思》作者是李白。在静静的夜晚,在皎洁的月光下,作者思的是什么?是故乡和亲人。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

  二、朗读这首诗

  要求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朗读时要把握好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月光/淡淡, 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岸, 漏出了/几点/疏星。 对月/流珠?

  第一小节写景表现 的特征。

  第一小节的“淡淡”“团团”“点点”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 第二小节作者发问的“天河”是指

  三、正课

  1、这首诗具体写了那些景物?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像。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踱出屋外,眼前是淡淡的月光笼罩下松林,何等的幽清。作者由月光向天上望去,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星星,何等的静谧。

  2、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小节开头的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象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象着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象

  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3.作者由什么联想到“天河”?这是什么联想?

  由星星联想到天河,这是接近联想。

  4.作者为什么会联想到天河?

  因为此时的郭沫若在异国他乡的日本。诗人望着远方模糊的海雾,这海不就是天河吗?它隔断了牛郎织女的往来,隔断了诗人的祖国和亲人,但隔不住思乡、思亲人,思念祖国之情。

  5.鲛人是指谁?它为什么流泪

  鲛人不仅指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人,也可能指诗人自身。在这异国他乡的静夜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流的是思乡之泪,忧国之泪,也可能指对岸的亲人,在对月思恋远在东瀛的亲人。

  诗人描绘了一幅奇妙而美丽、和平而宁静、轻柔而温馨的夜景,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在这美好的生活中,为什么要加上“鲛人泣珠”这样凄凉的画面?

  因为对时代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表达出哀伤、无奈和惆怅。

  6。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这首诗的语言精炼,含蓄深刻表现在哪里?

  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但两个叠音词“淡淡”“团团”,形象地勾勒出景物的特点,使读者感觉到淡淡的忧愁。第2段“天河何处”诗的境界突兀而起,使人产生不尽的联想。末两句借用典故,含蓄地写出自己的思乡之情。

  四、对比阅读

  1、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

  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

  不同的是《天》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静》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2.比较阅读:

  (1)结构相似两诗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

  (2)意境相似这两首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夜空明净的世界,极空灵、美丽、优雅,带有浪漫主义的全新色彩,真切、新美,了无阴翳,更能有力地鞭笞现实,引人向上。

  (3)音律和谐这两首诗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

  五、小结

  两篇诗歌都选自《星空》,《天上的街市》表现出对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静夜》写出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总的来说这两首诗都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