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省乐山客家人。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
著名话剧有:
《卓文君》《王昭君》《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
一、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用史剧形式为现实生活服务,配合和推动社会的伟大变革。
1、五四时期,用史剧形式鼓动人们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民主与自由。
这个时期的史剧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即《卓文君》、《王昭君》、《聂 (yíng)》,剧中的三位女性都聪明、美丽、大胆、机智,热爱自由、蔑视权贵,敢于反抗。
①《卓文君》,(1923年2月),写西汉时年青寡妇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的故事。卓父为四川巨富卓王孙。文君婚后早寡,父逼其守节,她却跟穷困潦倒的书生司马相如私奔。父与公爹追上她,她坚决反抗,获得了自由。
②《王昭君》(1923年7月),郭沫若笔下的王昭君,一反旧意,成为反抗封建最高统治者及奸臣、走狗的女英雄,她甘愿下嫁匈奴,就是向汉元帝挑战,她的反抗是大胆的。
②《屈原》(1942年1月),反对投降,反对分裂,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吼声,是对反动派的控诉。
③《虎符》(1942年),写魏国的信陵君智窃虎符调兵退秦救赵救魏,却被魏安厘王杀害。郭以此剧为皖南事变被伏击的新四军鸣不平,歌颂了正义,引起了人民对国民政府反动派的憎恨。
④《高渐离》(1942年6月)。写志士荆轲的朋友高渐离继承荆轲意志,欲刺杀秦始皇未果被杀的故事,歌颂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郭沫若借写秦始皇的暴虐来影射蒋的反动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