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 字鼎堂,号尚武。四川乐山县人。五四时期,出版《女神》等诗集,开一代诗风。1921年发起建立“创造社”,出版《创造季刊》。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主席等职。
炉中煤
——眷恋祖国的情绪
一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情,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二
啊,我年轻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三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四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选自1920年2月3日《实事新报·学灯》)
[名家赏析]
这首诗作于1920年1、2月间,当时诗人正在日本求学,但他时刻关注着祖国发生的一切。五四运动燃起了诗人胸中的革命激情,郭沫若后来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她的恋歌”(《郭沫若文集》第七卷《创造十年》)。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炉中煤”这个意象在本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全诗就构筑在这一组核心意象之上。诗歌第一节第一句就饱含深情地呼唤“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声呼唤表现出“我”内心无法抑制的情感,诗人以“年青”形容“我的女郎”,隐喻祖国在蓬勃发展的五四运动中充满生机与朝气。接着诗人写了“我”对祖国的誓言与期待,“我不辜负你的殷情,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一方面表现出诗人的郑重承诺,另一方面流露出“我”对祖国怀有的“思量”不仅是思念,更多的是希望。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通红的煤火,“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使“炉中煤”具有了人的感情, “我”为祖国献身的激情也由内在的情感变为外在的表现,“燃到了这般模样”是“炉中煤”心甘情愿燃烧自我的真实表白,诗人没有形容“炉中煤”燃成了什么样子,这也正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