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煊(1907~1950)浙江镇海人。1927年,20岁的乐嘉煊开始学习世界语,从此投身于中国世界语进步运动,矢志以世界语报国。曾在汉口发起成立世界语同志会,秘密参加党的外围组织,配合了当时的汉口工人运动。后来在宁波旅汉公学任职,办世界语进步刊物,成立歌咏团。1931年他与一位世界语者徒步旅行全国宣传世界语,自汉口南下广州,沿福建、浙江,北到上海。“九一八”事变,他们受阻于上海,他便走进了卡德路嘉平坊——上海世界语学会,(今石门二路169号)此后他投入到了波澜壮阔的上海世界语进步运动洪流中。
抗战爆发,郭沫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负责抗战文化工作。为了加强多种文字对外国际宣传,此时郭沫若首先想到了世界语。早在“五四”运动爆发时,勇于接受新文化新思想并受到影响的郭沫若,就接触了世界语,他对世界语有着精辟的理解。为此,他与周恩来协商关于开展世界语对外国际宣传工作的事项。
1938年4月,郭沫若特邀上海世界语学会(中国左翼世界语联盟)的乐嘉煊、叶籁士、霍应人、先锡嘉等世界语者赴武汉,在他领导的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负责世界语对外国际宣传工作。同时,郭沫若还聘用了来中国抗战的日本世界语女作家绿川英子做对日广播宣传工作。
乐嘉煊来到了他仰慕已久的郭沫若的身边,为此他兴奋得几夜未合眼。早在少年时代,他就格外地喜爱阅读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的烦恼》、《茵梦湖》等小说及《女神》《雪莱诗选》等诗。从那时候起,就想有朝一日能见到中国的大文豪郭沫若,将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与郭沫若初次的接触,乐嘉煊深感到意外地惊喜,特别是郭沫若博学多识的谈吐与平易近人的谦和,给乐嘉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顺便以文学翻译方面向郭沫若讨教,郭沫若以自己的译作为例,与他虚心真诚地交流。郭沫若真诚的教诲和勉励,让乐嘉煊获益匪浅感动不己。31岁的乐嘉煊将郭沫若当做自己的兄长和老师,而年长于乐嘉煊15岁的郭沫若也很喜欢这位戴眼镜、对生活充满激情的青年世界语者,将他当做自己的小弟弟和学生。那时候乐嘉煊因为宣传世界语四处苦苦奔波,已患有胃病和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为此郭沫若常常询问和关心他的身体状况,让乐嘉煊深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