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1892一1978)。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郭沫若的诗《商业场竹枝词》三首之一赏析
商业场竹枝词三首之一
蝉鬓疏松刻意修,商业场中结队游。
无怪蜂狂蝶更浪,牡丹开到美人头。
郭沫若一生仅在少年时期作过三首竹枝词,这里选第一首。竹枝词是一种巴渝民歌体,内容多咏风土民俗和男女恋情,形式一般为七言四句,语言以生动活泼的俗语、侄语为特色,有韵,能说能唱,声调宛转动人。四川是竹枝词的发x地。早在唐时,长期生活在巴山蜀水的诗人刘禹锡,对这种民间歌谣探有爱好,他写了十来篇《竹枝词》。如“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杨柳青育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等,正是吸收、融会了竹枝词这种民歌的优点,给当时的诗坛带来了新的气象。宋、元、明、清以来,这种形式广为传播,作者辈出,作品如林。仅孔翼辑《成都竹枝词》一书,收元以来到1938年间约一千六百首。
郭沫若这首竹枝词作于1910年在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求学时期,诗人以自己亲身见闻和感受描写当时成都商业中心商业场“楼前梭线路难通,龙马高车走不穷”的繁荣景象和热闹场面。
诗的第一联,“蝉鬓琉松刻意修,商业场中结队游”,采用实写的手法。“刻意修”着重强调妇女头上的打扮、装饰。姑娘、少妇们头上“蝉鬓”发型,高高耸着,松疏而光洁。显然是为了赶商业场,经过一番精心梳理打扮的。“结队游”表明这些姑娘、少妇们是三五成群结伴相游的,辛亥革命前,单个妇女,特别是姑娘、少妇一般不单独行动,一是社会风气,二是提防轻薄少年调戏,“结队游”正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诗的第二联,“无怪蜂狂蝶更浪,牡丹开到美人头”,采用比喻的手法。“蜂”和“操”指的是轻薄少年,油滑、浮嚣子弟,被姑娘、少妇们的关貌、穿着打扮所迷醉、所吸引。一个“狂”,一个“浪”写出了轻薄少年、痴情小伙子们就象颠狂的蜜蜂、浪荡的蝴蝶一祥,飞来扑去,追花采蜜、寻欢作乐。小伙子们的如狂如浪,如醉如痴,反衬出姑娘少妇们的美貌、诱惑人心。这是一个倒装句,先写表现出来的现象,后写小伙子们狂浪的原因,原来是姑娘少妇们一个个打扮补如花似锦,象一朵朵牡丹花开放似的,以致对少年们产生了磁力般的吸引。一个“开”宇,写尽了姑娘、少妇们的精心打扮、炙貌如花,自然得体,荡人心魄。牡丹,花中之王,富丽堂皇,旧时常以牡丹喻美人。诗中以蜂探喻少年、牡丹喻美人,喻得奇巧,有新意,给人以生动形象的直觉,更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诗的格调清新活泼,明朗自然。刘师亮说竹枝词“语言俏皮声要响,等闲不是竹枝词”。应当说郭沫若的竹枝词是符合要求的,笔调轻松,语言幽默,颇有俏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