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与郭沫若的诗

时间:2021-08-31

  导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是一个富有独创性的诗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期,郭沫若以他的新诗集《女神》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创造社,"代表着黎明期的浪漫主义运动","开辟了新文学的途径。"

象征主义与郭沫若的诗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是一个富有独创性的诗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期,郭沫若以他的新诗集《女神》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创造社,"代表着黎明期的浪漫主义运动","开辟了新文学的途径",形成了现代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倾向和文学流派。浪漫主义是《女神》的主旋律。在"五四"高潮期,郭沫若唱出了自己最好的、也是我们民族最好的歌。

  《女神之再生》是《女神》中的第一篇。它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反映现实问题。诗人说过:"《女神之再生》是在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 "美的中国",就是新中国的象征。序幕介绍三位女神走下神龛,点明主题:女娲炼石补天,驱逐一半黑暗,成为优美的世界;可是今天音调不再和谐,宇宙再临浩劫,一群武夫蛮伯经过不周山下,争做元首。眼看五色天球要被震破,太阳疲倦了,不吐放炽热的光波。于是,女神要去创造新的光明、新的温热、新鲜的太阳。这段序诗表明,女娲炼石补天,是太古时代女神的创造;现在"女神之再生",却要创造新鲜的太阳。

  女神向海中消逝,颛顼与共工登场。颛顼自称奉天承命,要来统治天下;共工凭着野心想做皇帝。两人各率党徒,大动干戈,"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各不相让,拚个你死我活。共工一败涂地,强迫党徒用头颅碰断天柱。山体破裂,天盖倾倒,电闪雷鸣,黑烟喷涌,地震山摇,浑沌一片。结果是胜败两军,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