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郭沫若的资料

时间:2021-08-31

  关于郭沫若的资料有哪些内容呢?郭沫若是近代非常受争议的人物,也是近代著名的作家。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关于郭沫若的资料,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关于郭沫若的资料: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的乳名文豹,原名郭开贞,常用名鼎堂,号尚武。生于四川乐山沙湾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小学,1910年到成都高等学堂分设的中学班学习,受大哥郭开文的影响,接受的民主思想。辛亥革命时期,积极参加爱国运动。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岗山第六高等学校、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学习。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接受了泛神论思想的影响。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表达了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1919年登载在《新中国》月刊1卷7期上,署名沫若。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创作的新诗。最先发表的诗作是1919年写的《鹭鸶》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运动,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写出了《凤凰涅?》、《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有名的诗篇,投寄国内《时事新报》副刊发表。这些诗收入1921年编辑的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中。《女神》是五四革命高潮的时代精神所激发的产物,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开创性和革命精神,为以后的新诗的发展尊定了良好的基础。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创造社的这些活动,在中国现代新文学活动中产生了深广的影响。1924年到1927年间,他在上海参加五卅运动,后来到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伐时期任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南昌起义时,任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他批判了纯文艺论,倡导革命文学。在他写的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中,塑造了3个勇于背叛封建道德的女性形象。

  南昌起义失败后,受蒋介石通缉,1928年开始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的活动。这时,他翻译外国作品,写回忆录、历史小说,同时开始了对中国古代史、古文学学的研究。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回国,主办《救亡日报》,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并根据党的需要,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创作的以《屈原》为代表作的6个历史剧,借古喻今,获得很大成功。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他的作品能起到揭露敌人的反动本质,鼓舞人民士气的作用。1945年抗敌取得胜利后,他又为促进新中国的诞生而贡献力量。这段时间,他写了抗日战争回忆录,以及政论、杂文、文艺评论。1949年,与茅盾、周杨等人组成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任筹委会主任。7月第一次文代会上当选为全国文联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诗意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武则天》、《李白杜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