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那么关于郭沫若的诗歌评价如何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郭沫若的诗歌评价的相关文章,供大家阅读!
内容提要 当今一般读者对郭沫若评价不高,而“专业阅读”却甚表称许,形成两极阅读现象。本文指出两极阅读的偏误,提出对《女神》等时代性很强,而今比较隔膜的经典作品,阅读时应尽量将直观感受、设身处地与名理分析三者结合,以摸索和感触当年由作品—读者互动互涉而形成的“阅读场”,从而达到比较有历史感的评价。文中分析郭沫若文艺型的人物心理特征,及其“多变”的原因,认为郭沫若毕竟是一位真实的诗人,对其天才与凡庸都应有同情的了解。
关键词 郭沫若 《女神》 两极阅读现象 阅读场 创作心理素质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之作,标示着新诗初创期的最高成就,最能体现“五四”的时代特色。郭沫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女神》所奠定的。对《女神》往往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文学史的读法”,注重从历史发展的链条中考察作品,寻找价值,并确定其地位。当今各种现代文学史,几乎都是这样评价郭沫若的。有一种学术界流行的排座次的说法是“鲁郭茅巴老曹”,不一定准确,但也可见对郭的评价甚高。而“非专业的读法”则比较偏重个人或行时的审美趣味,注重本文,不太顾及“历史链条”,并不看重像《女神》这种时代性、现实性强的“经典”。当今许多青年读者对郭沫若其人其诗不感兴趣,评价不高,用的多是“非专业读法”。两种读法本无所谓高下,然而当今许多大学的讲台或专家的文章对郭沫若甚表称许,而一般读者却不敢恭维,这种两极性的阅读现象就很值得研究。现代文学研究者不能不面对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对《女神》的接受有这么大的时代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