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情况。

  2. 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3.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4.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新设计

  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初中时学生就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饮酒》等作品,对陶渊明及作品风格有所了解,有了这样的基础,这首诗的解读就会更加容易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

一、导语

  古代文人寒窗苦读,通过金榜题名、出仕,然后实现治国、平天下、济苍生的宏伟抱负。这可谓是古代文人特有的一种“情结”。可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三、解题

  1、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四、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2、为何归来?

  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 B、守拙归园田

  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思考:(1)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来分析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这些乡村平平常常的事物,到诗人笔下却组成了一幅优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像世外桃源一样。诗人怎样点石成金,化平凡为神奇的呢?我们来品味写景诗句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出示鉴赏提示)

  学生讨论诗句“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分析景语,体会情思。师生总结本诗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师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中国古典诗歌以抒情为主体,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把情景交融作为创造意境的基本要求。读者解读诗歌、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揣摩诗句,借助想象,再现情境,鉴赏融注了诗人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才能身临其境,领悟到诗歌的韵味、情趣。

  (2)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诗人从自己的本性出发,写自己热爱田园,之后写到田园美,然后表达了自己愉快、舒畅的心情,对归返田园生活做了总结和赞美,同时也对官场做了否定。

  4、归去如何?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 自由、安逸、喜悦。

  思考: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什么主旨?

五、总结全文

  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鄙弃官场,厌恶功名的高洁情怀。他不仅创作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诗文,而且塑造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人格。他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训练:试以陶渊明自己(或朋友)的口吻来叙述课文。

六、探究

  (1)你怎样看陶渊明归隐这件事? 你是否赞赏他的做法?

  (2)在当今社会,也有人远离喧嚣的都市,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你又怎么评价呢?

七、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板书:

  《归园田居》

  陶渊明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情、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古典田园诗,一首陶渊明的田园诗。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陶渊明的田园诗,高中又选编了这一首,猜想编者希望学生对陶渊明的田园诗有进一步的了解,至少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学生应该掌握。初中入选了《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其三)》,高中必修五又入选了他的《归去来兮辞》。可见编者希望学生对陶渊明的诗文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陶渊明这个人及其归隐情怀有较清晰的认知。“陶渊明”是作为中国古代田园诗人、归隐文人的代表而频繁入选的。为此,以他的诗为代表的古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以他为代表的古代归隐文人的共同情怀,应该是要帮助学生感悟、体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