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时间:2021-08-31

  陶渊明是两晋文坛成就最高的作家,在诗歌散文、辞赋的创作上别开生面。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泊邈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以及他的隐居生活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本诗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本诗的鉴赏即可领略陶渊明田园诗的风采一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南山”在中国古籍中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泛指在南边的山,特指秦岭山,具体来说指的是秦岭山的终南段。历史上因为秦岭山脉位于唐代长安都城以南,故称为南山。“南山”在众多诗词中的,多指宏大、久远,如“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又如“寿比南山”等。而在此诗中又有暗喻朝廷的意思。“草盛豆苗稀”,“盛”与“稀”的对比实则是朝廷的奸臣当道与忠良难存。这两句平淡至极,像似闲谈,却亲切入题。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草盛豆苗稀就得理,所以一早就下地了,又是一句平淡的纪实。细品“理荒秽”三字,喻“草”为“荒秽”,作者心中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在陶渊明看来,这些荒草像极了社会中的黑暗、不公、尔虞我诈。许多人脱离了自然的生活方式,玩弄智巧,争夺利益,不能自拔。于是天下战乱纷起,流血无尽。不是每个人都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坚守着自己的宁静,表明陶渊明把自耕自食看做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根本道理。所以,“理荒秽”,亦包含了以自耕自食的生活方式纠治整个社会的“芜秽”之深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上枝头,干完了一天的活,带着充实的成就感,凉风习习,肩扛锄头,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优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