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作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诗歌突出的美学特征是“孤寂”。这种“孤寂”主要体现在诗人对童话世界和自然的深情抒写上,这种抒写,在现实层面是为了 “逃避”现实。顾城格外沉迷于“天国”的制作,他津津乐道于童心和自然的吟唱,着意构建一个独立于自我和现实之外的具有“孤寂美”的艺术世界。
一、顾城诗歌“孤寂美”的文本特征
(一)奔向彼岸世界
顾城在诗歌中直接描述了现实世界的庸俗无聊与丑恶污浊,并且表现出对这个此岸世界的厌恶与反感。对现实的不满与焦灼促使他一再表达对城市的精神叛逃,他说:“我不习惯城市……有时一面面墙不可避免地挤进我的诗中,使我变得沉重起来,我不能回避那些含光的小盒子和溶化古老人类的坩埚,我只能负载着它们前进,希望尽快走出去。”因为城市带给顾城的是狭窄、拥挤、肮脏的感受,所以他想逃出去,钻进自己构建的精神的象牙塔之中。
在放飞生命和灵魂时,顾城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在顾城幻想的自由世界里,自己是一位画家,喜欢画“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是一位歌者,“要唱自己的歌/唱到世界恢复了史前的寂寞”;还是个旅行家,要四处翱翔,“我把我的足迹/像图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溶进了我的生命” (《生命幻想曲》);甚至也是一只飞鸟:“飞鱼在海面上飞/张开透明的鳍翅/闪着星辉/它要脱离尘海/它要做自由的鸟类”(《鸟》)。对顾城而言,彼岸世界是他的藏身之处,是他的乌托邦,是他的天堂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