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作品读后感2900字

时间:2021-08-31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午后,邂逅心灵深处的对话,缘起于鹭江出版社的《顾城诗集》。

  对顾城的印象,最初来自于舒婷。“你相信了自己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

  诗如童话,是否就成了单纯面向孩子的天真的表达和想象呢?

  有时确实是这样,你看,“烟囱犹如平地耸立起来的巨人/望着布满灯火的大地/不断地吸着烟卷/思索着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星月的来由·烟囱》)难道不是启发孩童想象的绝好教材?“在山石组成的路上/浮起一片小花//它们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块的冷遇//它们相信/最后,石块也会发芽/也会粗糙地微笑/在阳光和树影间/露出善良的牙齿”,(《小花的信念》)既有绝妙的想象、精彩的譬喻,也有坚定的力量和来源于简单思考的信心,已经成了一篇绝好的微型童话了。

  可是,顾城最广大的读者,并不来自适合阅读童话的幼小孩童,更多的是成长中的年轻人。顾城的诗和人生,无疑也不是童话般那么纯净无瑕。如果说童话是清澈的小溪,顾城的诗,则是小溪迸发而成的激流。它动荡,它不安,有怀疑,有变幻,且寻找,且撞击;所幸,从未染为浑浊的泥水,而是始终保持着那一种清澈,可见底。

  “我的诗/只是风/一阵清澈的风/它从归雁的翅羽下/升起/悄悄掠过患者/梦的帐顶/掠过高烧者的焰心/使之变幻/使之澄清/在西郊的绿野上/不断沉降/像春雪一样洁净/消溶”(《我的诗》)

  顾城是一个保有童真最多的当代诗人,同样也是一个梦被破灭得最彻底的诗人。他的父亲顾工、姐姐顾乡,都是文坛诗坛的长青树。在家庭的影响下,他六岁即创作出第一首诗(由姐姐执笔),十二岁写下处女作《星月的来由·烟囱》,早期的作品中,充溢着的是“塔松和雨珠的故事,是云朵和土地的对话,是瓢虫和蚂蚁和私语”,梦幻、想象、憧憬是这一时期的主题。他赞美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