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诗词与其人的联系论文

时间:2021-08-31

  从曹操的诗词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曹操的性格和理想抱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诗词与其人的关联论文。

  曹操诗词与其人的关联:

  曹操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称为“三曹”.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又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拓者,一方面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搜罗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之局面,另一方面也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

  ⒈曹操乐府诗概述.

  曹操诗今存22首,包括作者存疑的3首.全部是乐府诗.乐府诗进入到文人乐府诗的阶段,曹操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另有部分文章存世.

  ⒉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一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1 曹操是一位善待百姓的人(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

  汉末大乱时期,曹操南征北讨,他身为封建政治集团的统治者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亲历了时代的战乱,感受了征战之苦,目赌了战争所造成的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这种感情在他的诗中亦有反映,像《苦寒行》、《嵩里行》都描写了征战之苦.如《蒿里行》中描写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诗句“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如实描写了义军由聚到散的情形,对袁绍等人各怀私心进行了揭露和批评,并对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和百姓造成的灾难、痛苦,深表关怀和同情.其中 “铠甲生饥虱,万姓以死亡.白甘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真实地反映了战乱所造成的苦难,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钟惺《古诗归》卷七).另外,“天地间,人为贵.(《度关山》)”也表现了他对百姓的爱护,和以人为本的观念.

  实例: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理解、关心人民的疾苦.连年的战乱,使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再加上自然灾害“百姓大俄,布粮食亦尽”,甚至供给战争之需的军粮都无处筹集.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实行屯田.贷给农民耕牛和田地,用官牛的收成按官六民四分成,用私牛的对半分成.屯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军粮之需,同时也使一些无牛和田地的农民生计得到解决.屯田的租税直接交官,也避免了地主的盘剥,军粮也不会都是农民负担.军队的粮食有了保证,不仅是有利于作战,也减少了军队随意掠夺百性,无论怎么说都是对百姓有益的.同时,曹操对黎民百姓的苦处还能予以照顾.打败袁绍后他曾下令:“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因战乱免去了百姓一年的租税,曹操还具体规定:“自项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无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对于战争中的阵亡官兵家属没有基业无法生存的,官府供给他们粮食,长吏要经常去看望他们.而对待百姓,曹操也下令,“女的年七十以上没有丈夫儿子,年纪在十二岁以下,没有父母兄弟,以及眼睛看不见,失去劳动力,又没有妻儿父兄和产业的,由国家供养他们终身.”曹操的这些关于发展生产,照顾人民生活疾苦和发展教育的政策,在封建统治阶级当中是十分开明和进步的,也是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