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渔家傲》小析

时间:2021-08-31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的一首名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

  范仲淹《渔家傲》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这是范仲淹镇守延安,防御西夏时写的词。它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运用形象思维,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描绘,反映戍边生活,同时作者把自己强烈的感情注入文学形象之中,因此特别感人。词中的形象,有丰富的内涵,有强烈的暗示,能使读者产生种种联想。我们读这首词,越读越感到值得咀嚼,余味无穷,从而获得很好的艺术享受。

  词的上片写景,不仅点出了时间、地点,精确地描绘出边塞风光的特征,而且深刻地说明了戍边的艰苦性和必要性,生动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提高警惕、保卫边疆的爱国精神。试看:雁无留意,人却必须留在边疆,抗击敌人;边声四起,表明敌人就在近处;孤城紧闭,因为地处国防前线,易受敌人侵袭,所以一到黄昏,红日西沉,便关闭城门,严加防守。这些意思,作者并没有直说,但是通过景物描写,却使读者好象目击戍边将士艰苦的生活情况,并体会到他们高尚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这正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特色。

  下片写人。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白发将军即作者的形象,也可以看到戍边战士的形象。不管是将军形象还是战士形象,都染上了时代的色彩,因而具有深刻的意义。北宋统治者对外一贯采取屈辱求和的政策。这次派范仲淹去镇守延安,也纯粹是消极防御性质,朝廷根本没有决心粉碎敌人的侵略,彻底解除边患。因此,敌人坐大,经常骚扰边疆,将士们也就不免因久戍不归而思家。试看:在“羌管悠悠霜满地”的秋夜,白发将军手持一杯浊酒,神驰万里家山,感慨万端,夜不能寐,而战士们则热泪双流。这感人的形象,寄寓着戍边将士对朝廷政策的不满,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广大士兵的关怀。彭孙特别指出“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苍凉悲壮,慷慨生哀”(《金粟词话》)。这就是说,词中抒情主人公和战士的形象,真切地表达了他们既爱国又思乡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时代特征,含有很不平常的意义。

  总之,这首词是很好的抒情的作品。作者通过景和人的形象的描绘来抒情,写景、写人都非常出色。写景,做到景中有人,有情,有丰富的生活内容,有深远的思想意义;写人,做到词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是集体的形象、时代的形象,而不是跟人民对立的小我的形象。应该说,这样的作品是富有人民性的。范仲淹所以能够写出如此动人的好作品来,一方面是因为他有高度的文学修养,掌握了艺术规律;另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由于他有比较进步的思想,有改革政治的志愿,对国家、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戍边生活十分熟悉。这首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对提高今天歌词创作的艺术水平,会有很大的启发。